复习经验小议-196

我并不是那种记忆力很好,擅长考前强记的人,不过通过多年来的考试,积累了一些比较有效的考前习惯,分为长期作战和考前突击不同的方式。现在的自己已经很少去进行长线的考试准备了,一来精力分散,二来记忆力的下降,长期准备的效率非常低,更加考验精力。如果是学生或者没有琐事干扰,那么长线准备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是最好的,我现在可以短期突击,多半也是占了当年长期准备的便宜,很多基础知识信手拈来,不需要专门去复习。此外,多次的长线准备,反复的考试锤炼,对出题者的想法把握的也比较准,即使是有一些一无所知的内容,也能有一些技巧去应对,所以有些原本不可能通过的考试也竟然能考过。以上针对的基本是社会文科类的,数理类的不在行,没办法给予更多的建议。

先说说长期准备,我的考试生涯似乎只有考研是长线,当时是1月中旬考试,我是从上一年的3月份开始准备,政治和英语报了班,发现政治报班还是有用的,到现在马哲和马政经都基本不需要重新复习,有题就做,特别是客观题,正确率还是不错的,当时马哲的考研题可以做到不丢分。比较苦恼的是毛概和邓论,背诵的内容多,理解的少,而且容易背岔了,大题目这俩是后期进行突击,前期的准备都在理解上。英语是长期积累过程,有明显提升的有几个过程:1.难长句的分析;2.阅读理解的翻译;3.听力的持续。说起来都很简单,但是落实起来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对学生来说,感兴趣的是短期突击,如果是一门课,大概三百页的内容,没有基础,之前课也不听的人,那如果你智商还行,至少给自己3-7天的时间,这个时间视有无重点来决定。不管有没有重点,第一遍复习请看目录,对这门考试的整体框架要有把握,别考的内容都不知道在哪一章节,给你开卷也翻不到。目录熟悉也就几分钟的时间,然后进入全书的通读,这一遍不管有没有重点,请对照考试要求的掌握、熟悉、了解的程度来进行分配。之后进入真题阶段,请尽一切可能去获取真题,这是王道,如果来不及做就将答案直接抄上去,只看题干与正确答案,不要去看干扰项,强化记忆。真题之后继续回到书本和重点,只看重点,以及做题中遇到的高频题和自己弄不懂的题,基本这三遍下来,考及格是很轻松的事儿了。

复习这几天的时间分配,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不能熬夜,所以我逐渐养成了早睡早起复习的习惯,考前一天绝对不熬夜复习,一般十点半左右就睡觉,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考试当天早起将书再过一遍,这个时候的强化记忆效果特别好,最早试过两点多起床,不过到五六点又会困,所以之后发现四到五点起床,足够把要考一天的书都看完一遍,包括重点的强记,屡试不爽。

是不是看起来都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做起来都不容易,要说自己考试的经验,其实也就这么多,自己的体验并不困难,就看别人复制的程度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