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在简书阅读平台看到一些作者使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改图能够以直观、多元的方式将问题的实质或者内容的主旨显示出来,便于观看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内容甚至记忆。平常生活中其实也有这样的实例接触,只是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随后便在京东购买东尼·博赞由编写的《思维导图》,一本据说可以改变思维方式的书籍。
有人会问什么是思维导图?在回答此问题之前我们先看这样一个实例,每当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或者地方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地图,输入目的地,开启导航便可知道我们到达想要去的地方。如果这时有人口述,向前100m先左转,穿越第一个十字路口再右转……或许我们听着也能到达目的地,但是这样的叙述不够直观,我们不能在最短的时间段内判断当前位置距目的地还有多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当我们询问时路况时,表述者是以线性的方式表述,先到哪里再到哪里,这样一来我们不太明确实际路线是咋样的。但是当我们使用地图时,地图能够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借助辅助工具,立马就能知道目前所处的位置状态。
地图是地理位置信息的汇总,思维导图便是思维(重点知识)信息的汇总,通过思维导图便能纵观全局,对当时状态做出及时的反馈。
根据研究,人脑对于图片的感知能力远远要强于文字。在日常的生活中,眼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让我们感知外部世界,我们获取的大多数信息来源眼睛。而我们的眼睛主要是以图像的方式获取信息给大脑,大脑进行决策后,肢体做出相应的反应。由此可见我们的视觉系统具有发达的感知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提供大脑所想要的信息。
《思维导图》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关于人脑的功能分区,即左大脑和右大脑,它们各自负责相应的领域。左大脑倾向于逻辑、数字、词汇等领域,右大脑倾向于想象、色彩、纬度等领域。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使用左右大脑的功能上有所不同,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偏向于左大脑,而绘画、舞蹈艺术类专业偏向于右大脑。学习行为是一个记忆、理解、应用的过程。记忆变成了一道关卡,如何才能提高记忆的效果呢?作者提到,日常学习中我们所使用的笔记绝大多数是线性的、纯文字的,在学习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效率平不是太高,因为在记忆的过程中我们右脑没怎么发挥作用。想要右脑发挥作用,就得在笔记中添加一些纬度、色彩等,这样记忆的效率便会大大提升,思维导图便在此情景下产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思维导图不仅仅用于记忆,也可以是创造性思维。当我们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每一个主干会产生很多小的分支,每一个分支代表一个新的方向,将分支绘制好时,大脑会产生一种填补的空白(追求根本)的倾向,这种倾向称为人脑“格式塔”,即尽最大努力挖掘不完整信息。创造性思维便在此过程中产生。当然思维导图也可用于决策、自我分析、会议、演讲等等领域,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有效信息呈现出来,便于我们或者读着获取重要的信息。
思维导图也不能是简单的彩色线条和必要文字的组合,一定量突显主题的图片是必要的,因为图片更能刺激大脑去接受这些信息。在手工绘制思维导图时,如果我们是手绘擅长者,那么幽默风趣的小手绘将会极大提高思维导图的可观性。思维导图会带我们进入视觉化的思考,即6W——为什么、谁、多少、什么时候、哪里、怎么样。这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5W1H模型,其实也是同样道理。相比现在的电脑绘制思维导图,手绘思维导图更加灵活多变,在进行知识管理、时间管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