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真正的人生从顿悟开始

源于百度图片 - 侵删

人生忽短忽长,忽然而过。

人生的各个阶段也是眨眼而来,闭眼即去,永远不会给你准备的时间,更谈不上活个明白。

当人生早就来到第四个阶段时,却还将心停留在了第二个阶段,人生的扭曲和拧巴不用想象得到,已经是肉眼可见了。

初读《道德经》时,真的好像在人生中找寻到了方向,可是却不甚明白文中“无为”当何以为,人生中的扭曲和拧巴,各种的矛盾、不行,在这种“无为”中就能消解于无形,化腐朽为神奇吗?

生活中的种种不适与冲突,变淡了,变成了思想上不能的理解与现实中柴米油盐各种生活琐事的冲突。

不能理解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不能理解明明是道家的范蠡如何能做到富甲一方,

不能理解也是“道家”的庄子却麻衣草履,

不能理解如何将这种“无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后来看得多了才知道,都是自以为自己就是那个能够解天经的“天命之人”的“悟道”之言。

但凡自己看得少点,都会被误导了,但是看得多了,也不证明自己就是明白的。但总算,虽然是顽石,接触多了,却也沾惹上一点灵光,总算有了一丝浅见。

真正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去做,坐等事态自己发展变化。否则,自己人生所希冀的美好也绝对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最终这美好都成为了他人身上的美好。

世界是不停流转的,社会是不断前进的,科技是日新月异的,就连宇宙里也不断上演着创生与毁灭,“守株待兔”是行不通的。

现今的这个时代比起过去变化更加纷繁复杂,所有人都生活在对未来的不确定中,这份不确定也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痛苦之源。

庄子笔下的“无为”

因此,《庄子》一书貌似给出了一份从古到今都适用的答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生命中的那份确定。

源于百度图库

大鹏是令人羡企的,大鹏有着让常人无法想象的崇高目标——南溟。南溟就是那份属于大鹏独有的确定,大鹏的背若泰山,遮天之翼,忘死之志无不是与南溟相匹配的。因此大鹏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蜩与学鸠虽是小鸟,不似大鹏般有着令人向往的高远目标,却也有着那份独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幸福——榆枋。榆枋就是蜩鸠的那份确定,稳稳地,不会有任何变化的。一抬眼就望见,一跃起便飞至,还有什么比这近在眼前的确定更幸福的吗?

斥鷃不似蜩鸠,更不是大鹏,未曾知晓南溟是什么名,也不会抬头去望望榆枋,却貌似是最能体验恣意快哉风的那个。

“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斥鷃的“人生”从来也不需要目标,更不需要南什么名。斥鷃貌似很清楚自己的一生何其短,所以更在乎的是“飞之至”的体验。只要自己畅快忘形又不影响他人,又何须他人在旁边多言置喙?!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郭象有时候却也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了正确的观念: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

庄子笔下的“无为”,是大鹏的崇高远大的追寻南溟,是蜩鸠的兴之所至的榆枋,是斥鷃的飞在当下的极致体验。

这“无为”,并非什么都不为,也不是不强为,是明确自身的“量力而为”。

虽然更加推崇怒然一飞作大鹏,但是人生天地间,确是万物自有造化,对自我生命的清醒认知并不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更不是对生命的低头。

《抓落叶》- (美)汤米巴特勒

这“无为”,是大鹏似的对生存抗争,是蜩鸠似的对生活接纳,是斥鷃似的对生命体验。

究竟什么是“无为”

综上,“无为”绝不是消极避世,反而是一种对待生存、生活与生命的积极态度,是一种争取、努力与向上。

躺平

一直以来,《庄子》给世人留下的刻板印象:消极、躺平、无用、逃避等各种负面词语一方面是因为众人没有读懂《庄子》的内在精神,另一方面更可能是消极主义者、悲观主义者为自己找寻的绝佳借口“《庄子》误我!”

却不知究竟是《庄子》误我,还是我误《庄子》,以致乎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皆以《庄子》为误人之书。

错误的理解“无为”并不能让人减轻生活中的焦虑与烦恼,更不要提摆脱或远离。这就像“何不食肉糜?”之问。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齐物论】

万物皆为道生之物,人亦然。在短短的一生当中,我们的内心就像一个孔洞,不断地在寻求物欲满足,却无论如何也填不满。

焦虑与烦恼就在我们寻求物欲满足的过程里越来越多,一部分是来自外部世界的,更多的却是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

焦虑、烦恼各种情绪甚至于外在的言语动作等,其实都是我们与自身抗争的外在显化,非常可能伤人伤己,这一定不是自己想看到的,但是却是可以预见的。

因此,与自身和解,接纳自己,重新的自我认知成为了“无为”的第一步。故庄子有言“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这“正”,是顺应天道,是与天、地、人、万物之和,更是与己和。

鹪鹩巢于一枝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寻求满足很难实现,但是满足其实非常简单就可以实现。这满足不是降低要求,只寻求下限,是同样对于自己,对于世界清醒认知后的抉择。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齐物论】

“芒”,昏惑、愚昧。人生真正的可怕不是昏惑、愚昧,是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刻都从未意识到自己的昏惑、愚昧。故有老子之言:“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不确定才是每个人的人生常态,而确定性不是,找寻确定性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

当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些,明白这些,人生中的焦虑、烦恼与不安才渐渐地变成了暂时的甚至微不足道的。庄子在其文字里留下了找寻确定性的通路,能够真正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意识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人生由此方为真始。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