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出生在五十年代的大西北,妈妈的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爸爸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爷爷比较争气,黄埔军校毕业。但是爸爸生不逢时,那时候正好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都比较落后,爷爷是国民党团长,被遣散回家。
爷爷一辈子只拿过枪子,然后就是笔。农活上一窍不通。
爸爸从十岁起就担负起家里的劳动主力。
爸爸跟妈妈是在1979年经人介绍认识的,他们那时候的爱情没有现在年轻人的花前月下,只是年龄相当,家庭政治清白就可以了。妈妈在七岁的时候姥姥就去世了,妈妈是姥爷一手带大的,没娘的孩子总是少了很多的察言观色的能力。姥爷也是把妈妈比较娇惯,妈妈明明有上学的机会,但是由于妈妈生性执拗任性,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就再也不去上学了。
爸爸和妈妈在媒人的介绍下就初步定下了这门亲事。姥爷为了考验爸爸,然后彩礼就要了500元跟一辆“白鸽牌”缝纫机。
爷爷退伍回家,整天除了看书就是写字,还自己琢磨拼音。爸爸有个哥哥,我叫大伯,他帮助爸爸。那时候家里的收入靠的是红辣椒卖钱,大伯说他们从凌晨4点从家里出发,一个毛驴也就可以驼20斤去40里之外的镇上买掉,山路弯曲泥泞,黑灯瞎火,单趟就需要2个小时。就这样一趟一趟跑,终于2个月后凑够了彩礼钱,娶到了妈妈。
结婚后,妈妈生了我们姊妹7个,就为了生一个儿子,记忆中我十五岁之前,妈妈一直在间断的生孩子,这个妹妹两三岁,又来一个妹妹,直到生下弟弟,我比弟弟大15岁。
妈妈就是围着锅灶,围着孩子,围着家里的牲畜转。
爸爸爱吃面,妈妈每天必做一顿面条,即使我们想吃米饭,但是妈妈还是会单独给爸爸做一份面。她在用最纯朴的方式表达着爱。
妈妈爱吃西瓜,干完活爸爸总会绕道3里之外去摘西瓜,然后还说是顺道带回来的。
爸爸主外,小时候我从来没见过爸爸午睡过,甚至说除了晚上,白天吃饭的时候,我很少见到爸爸。爸爸一直都在黄土地里为我们姊妹,为这个家忙碌着。
记忆中,妈妈从来没有回过娘家,因为爸爸不会做饭。妈妈担心她走了,爸爸会饿肚子。
我有时候想,爸爸妈妈到底有没有爱情?
这些生活中的细碎末节算不算爱情?
妈妈50岁那年,可能是女性的更年期来临,妈妈的情绪特别不稳定,逮谁就发火,而且有很多奇怪的想法,我们姊妹三番五次的劝说无果,都不约而同的远离妈妈。因为检查过了身体没问题。
只有爸爸耐心地带着妈妈去医院做检查,再给妈妈耐心的解释,那段时间,妈妈瘦了,爸爸也瘦了,我们都清楚,妈妈瘦是因为心理作祟,爸爸瘦了是因为劳累。
2010年,有一天爸爸突然腿疼,然后就住院了,我们都没有想到过爸爸会有什么大病,因为爸爸平时都很少感冒,再别说住院了。
但是情况比我们想象得更糟糕,县医院告诉我们这个病应该是个顽疾,让我们转院去市里再复查。我和妹妹带着爸爸去市里重新检查,中间我们不敢告诉妈妈真相,一直说的都是报喜不报忧。现实总是很残酷,爸爸在确诊半年的时间里就去世了。
爸爸去世的那一刻,妈妈哭得昏了过去。
爸爸去世的一年时间,妈妈都不关灯睡觉,她一直默默地盯着桌上爸爸的遗像泪流满面。
我们想把妈妈接到我们自己身边生活,但是都被妈妈拒绝了。
那一刻,我明白,这就是这一代人最纯朴的爱情,不离不弃,就算是阴阳两隔,也要默默守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