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孩子不理想的考试成绩而焦虑失眠,看到孩子因被欺负得痛哭流涕而焦躁不安,因孩子桀骜不驯的态度和屡教不改的行为而失望愤怒……几乎所有因孩子而起,与孩子有关的负面情绪,都植根于恐惧,由于恐惧作祟,成熟便荡然无存,父母会任由情绪绑架自己,失控带来了无助,带来了混乱,带来了挫败。
教养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根源都在恐惧。无论是父母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还是父母对孩子过分的担忧,所有这些想法都来自于恐惧。恐惧使父母做出了许多令人厌恶的行为。
我们被恐惧掌控了,它以习惯化的方式激活我们的行为,它总是以暴戾的姿态出现,使我们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绝望。
这种恐惧的产生,源自于我们童年时的教育,因为父母无意识的教养中,给我们注入了太多“应该”的魔咒,大量刻板化的要求,使我们禁锢了自己,头脑和心灵的联结在长期的教化中被残忍地隔断,以至于我们越来越远离那个真实的自己。我们只能以社会和父母要求我们的样子示人,因为那才是别人能接受的样子。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爱哭,用哭来表达自己委屈的情绪,但是父母会觉得哭很丢人,不允许孩子哭。一方面,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会压抑自己好哭的本性,佯装坚强,最终发展出顺从或者叛逆的人格;另一方面,因为父母不接纳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孩子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发展出一种冷漠、难以动情的个性。
因为孩子是弱小无助的,为适应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得不选择“背叛”真实自己的方式来寻得一种“所谓”的安全,以摆脱不被父母所爱所感受到的痛苦。但这种以妥协和压抑为代价的安全,虽然使孩子获得了暂时的安慰,最终却将孩子与痛苦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因为从小就与真实的自己隔离,“应该”的发号施令成就了一个虚假的自我,经年累月,真实自我与我们变得变来越陌生,越来越模糊。我们已不知道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为求得生存而发展出来的错误人格,成了我们现在的自己。带着这种错误的心态,恐惧地指导着我们的教养方式,它使我们远离事实,使我们陷入了“如果是……”和“应该是……”的不安之中。无尽的担忧成为习惯,将我们的信念和恐惧强加在孩子身上,使得我们与孩子越来越疏远。
我们带着恐惧,一厢情愿地按着自己虚假自我的指引养育着孩子,渐渐远离孩子的真我,恐惧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使得我们拒绝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孩子没有了喘息的空间,当被父母的条条框框所湮没时,孩子就会变得跟我们一样焦虑和压抑!
养育孩子的确是件不容易的差事,我们被恐惧笼罩着,总担心会出错。并将这种“担心”误认为“关心”,而全然不知,我们大多的教养错误,与孩子大多的冲突分歧都恰恰就是因为担心太多。
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通过孩子,我们看到了自己。因为与孩子这样一种特殊的联结,我们无以逃避,必须面对。孩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现真实自我的成长机遇,借由孩子,反观自己,以自我的觉醒来实现未完成的成长。
放下权威,放下我们自己内心的软弱,勇敢直面内心的恐惧。我们就会意识到,我们所要做的可能不是“孩子要改变什么”,而是“我们自己需要改变什么”,因为触发我们焦虑、焦躁、害怕、愤怒,羞耻感……的,可能不是孩子的行为表现,而是我们内心的恐惧。
我们要循着来路觉醒自己恐惧的来源,反复地检视自己,孩子才不会重蹈我们的覆辙,成长成他们自己原本的样子。
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我们也曾是父母的孩子。因为父母的认知拘泥了他们的教养意识,我们选择接纳、原谅,然后要做的是觉醒、改变。
只有充满觉知的生活,我们才能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也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最真实的自己。
孩子是镜子,从中我们找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