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预告
时间:6月27日(周四)下午3:00~5:00
地点:晋商银行桥头街支行(五一路南肖墙口晓山大厦)
内容:第三期《新文化之群星闪耀》之 第八讲《钱钟书——“智者的逍遥”》(下)
主讲:赵宇暹老师
第七讲拾零
我的敬畏
第七讲是在6月20日下午。讲座结束后的这几天,我仔细研读了讲座的PPT,对着我听讲座做的笔记,查阅了有关的资料,结果是,不敢下笔写这个讲座回放了。
之前,关于钱钟书,我知道大名鼎鼎的《围城》,知道“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知道杨绛的《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
之前,我对这两位的学识和才气充满敬佩,对他们的爱情婚姻充满羡慕。
现在,我知道的更多了,才发现不知道的不确定的比更多更多。现在,我是惊叹、佩服和敬畏。
赵老师照惯例分两次,四部分,带我们走近钱钟书。第七讲是“时代背景”和“生平”,第八讲是“主要作品”及“思想定位”。
我就写写我有感触的地方,算作讲座拾零。
时代背景
赵老师从他与先生的缘分讲起,80年代因《宋诗选注》相识,90年电视剧《围城》上映时熟悉,98年先生于北京去世后深入了解,近年来系统研究。
赵老师认为,钱先生是中西文化的桥梁。
谈到中西文化,赵老师讲到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讲到李泽厚的“西体中用”,讲到严复“体用一致”。
赵老师说,“生活方式本身就是文化”。
赵老师讲到,我们现在住在单元房中,与邻居“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孤独、漠视正在影响着我们,以前的大院和村落给我们的温馨和亲切慢慢变成了故事。讲到这里,我看到前排的朋友频频点头,深有感触。
生平
李泽厚先生谈到钱钟书,评价为“买椟还珠”,“互联网出现以后钱钟书的学问就减半了”。是啊,在网上一搜,钱钟书的生平就一目了然了。只要愿意,谁都可以搜到。
毕竟钱先生那时,互联网还不普及,现在人手移动网络,我就不一一列举钱先生生平了。
李泽厚的评价是自己的观点,你我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我说几点~
1、与我们前面讲过的大师相比,钱钟书是绝对的学霸。
1935年,先生以第一名成绩(87.95分,为历届中美和中英庚款平均分最高)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留学。
学霸,有多少源于天分、家学,有多少源于个人努力呢?值得探究。
2、钱钟书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钟书是同时代人在中国大陆,得享高龄的大师。
高寿,是家庭幸福,是致力治学心态平和,还是养生有方?这个也值得探究。
3、据考,钱钟书没有赞美过任何一个人。倒是调侃(笑话?吐槽?讥讽?)过很多人。
清华毕业时,吴宓曾挽留他在校深造,钱先生表示全国没有人配做“钱某人”的老师;晚年时,表示那些英国人不配做“钱某人”的学生。有人用这两件轶事,说明钱先生的狂傲。
赵老师说,林语堂有童稚的一面,钱钟书则像个顽皮的孩子。
4、狂傲也许是一面,那么,钟书是一面,默存也是一面。
钱先生名钟书,字默存。
1979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一套四册的《管锥编》,后又出了一套五册的《管锥编增订》,均为中文繁体版本。
《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堪称“国学大典”,是钱钟书先生灌注大量心血而成的学术著作,是其主要学术代表作之一。
我自己认为,“国学大典”《管锥编》得以成书,离不开钱先生的“钟书”和“默存”。
一般人读不懂《管锥编》,《宋诗选注》也不简单,《围城》比较贴近生活吧。
赵老师以《围城》中的一些经典文字,与我们一起领略钱先生的笔法及观点。
钱先生的作品及思想定位,赵老师将在第八讲与我们进一步分享。欢迎你来现场听讲,与智者相遇,通过思想的碰触,看见大师,看见自己。
第八讲预告
时间:6月27日(周四)下午3:00~5:00
地点:晋商银行桥头街支行(五一路南肖墙口晓山大厦)
内容:第三期《新文化之群星闪耀》之 第八讲《钱钟书——“智者的逍遥”》(下)
主讲:赵宇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