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想来年纪轻轻去什么感叹世事沧桑是不合时宜的,但丰子恺的这段话却着实让人感动。兴许是每个人心中都暗藏着一种宁静安然的气息,所以我们才会时不时地将“不乱于心,不动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这句话挂在嘴边。
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有类梭罗的“瓦尔登湖”之地了,人潮拥挤得难寻三尺清净之地。不过,我们还是能在心中建造自己的“理想国”的,那种沉稳和宠辱不惊的心境无论何时都显得弥足珍贵。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人就说到:“人这生最大的幸福可能不是爱情,而是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一个人心境的成熟总与年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饱经世事沧桑的人往往能在是非面前显得从容不迫。见过太多的人情冷暖,也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在处事的时候自然就能保持心态随和。岁月的磨砺让这些人富有智慧,对生活百态的体悟又使得他们深怀魅力,这应该就是心境沉稳之人多见于长者之故。有些道理唯有亲身经历方可真正懂得,毕竟,他人得道所得之经验,我仅是个觉者,惟自己得道悟到才是真正的得之所道。一个人在经验上的不足只能靠思想的深度才能弥补,那种由内而发的气质往往很难假装。
正当“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我不敢妄谈世事沧桑,但至少也能从所经历的不多年月里感受到自己气质和思想的转变。从少不更事到心智逐渐成熟,从理想主义到认清生活现实,诗和远方的前面怎么也不会少了苟且这道坎儿。人需要从对理想的想象中回现实,但生活又不得不依靠信仰去支撑,就像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而言,手中火柴和壁橱里的火鸡都是不可或缺的。
关于生活,以前就曾和好友谈到说:人在生活面前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做一个沉睡者,对自己的生活一无所知或者假装一无所知,然后被生活推着走,在生命的荒原里漫无目的地漂泊;要么是做一个觉醒者,努力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四处挥洒汗水,哪怕没有结果,追寻本身也充满了意义。我们始终缺乏着一种勇气,那就是认清了现实之后还依然热爱我们的生活。
知易行难,想要走出长久以来形成的舒适区十分痛苦,但为了活得像样,我们又不得不去做一些改变,哪怕是一点点的小改变也好。就像喝惯了清汤米粥偶尔也可以吃一顿麻辣火锅或是啃一包辣条,习惯了叫外卖吃快餐,偶尔也可以尝尝自己做的蛋炒饭(可能很难吃)……千篇一律、泛不起任何涟漪的生活任谁都会感到烦躁,那种稳定得连你都知道二十年后自己是什么样子的生活难道不算无趣吗?
当然,过好自己的生活远比关心别人的想法重要,社会的人际关系本就错综复杂,没有人会关心一个小人物内心世界的风起云涌,所以我们也不用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不要拿着卖面粉的钱却操着卖白粉的心。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别拿各种理由,错过了生命中的曼妙风景。
春来与花相遇,看芳草遍地,闲来无事还可敲棋子、写诗句,纵无恋人两相守,也任它雨打风吹去;夏蝉始鸣,绿荫下一盏香茗,与亲朋几句杂谈,天朗气清,阵阵凉风拂过,偷得半日闲情;柳梢头上秋月明,碧水桥旁人烟稀,抛下心头惆怅事,饮酒微醺情自知,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虽不可挟飞仙以傲游,亦可托遗响于悲风;熏风起,寒叶落,飞鸟尽,人踪灭,雨雪霏霏,惟余莽莽,蜷缩于三尺之所,守望庭前一树梅开,温酒小酌,灯火亦是可亲。
四季常有景色,生活岂会无聊?一花一草一树木,皆可成诗 ,惟缺有心之人而已。若无大富大贵之念,又复何忧?
《菜根谭》里有这么一句话: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我们可能会遭遇低谷、沉迷,也可能会因为习惯性堕落而难以自拔。振作起来,烦恼忧愁总会过去,与人生漫长岁月相比,眼前一时的困境又算什么。道阻且长,当你学会从逝者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时,你就能达到哲学家的高度,“除死无大难”,活着本身就是希望。烦心之事大半都是自寻的。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
世间事纷繁复杂,酸甜苦辣皆自然,唯愿世事沧桑看淡,内心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