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是不是被教导,当对方说一句“对不起”,我们应该回一句“没关系”,这是基本礼貌,好像这件事情就圆满解决了。于是,我们很多时候也是这样教导自己的孩子的?
孩子在一起玩,经常会发生孩子的玩具被抢了,或者食物被别人拿走吃了的事情。这时,很多孩子会第一次时间求助家长,而如果家长说了“没关系”,就是在损害孩子的权益。东西是我的,为什么别人不经过同意就可以吃?我的东西,为什么可以随意被别人抢走呢?家长的“没关系”,是在向孩子暗示,别人欺负你,你就得忍着。这是对孩子很不利的:一个不懂得保护自己利益的孩子,在以后很容易形成懦弱和胆小的性格。
如果孩子的利益被侵犯,向家长求助,却得到不痛不痒的“没关系”,那么,孩子就可能会被迫“强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家长用“没关系”来忽视孩子的拒绝和内心的崩溃,于是,孩子就只好给自己穿上盔甲来保护自己,也就无形之间和家长产生了隔阂,甚至是不信任。
还有一种情况,家长一再说“没关系”,言下之意就是,别人想要的时候,你就要满足别人。然而,牺牲自己的感受,掩埋自己的意愿,一味去迎合别人,很容易造成孩子讨好型的人格。也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真的不一定每次都用没关系来回应对不起。因为没关系代表着认可对方可以被原谅,而说一句对不起并不等同于可以被原谅,我觉得被原谅=道歉➕付出代价。
道歉不是形式上简简单单地说出对不起三个字,懂礼貌也不是简单会说对不起和没关系这六个字,一切都得走心,要让孩子知道走心的道歉才有机会被原谅。
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可大可小,但不能没有。可以是把抢到手的玩具还回去,可以是把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对方,有时也需要让老师或家长知道,进行批评教育。
所以再说一遍原谅=道歉➕付出代价。
作为父母,我们不要替孩子说“没关系”,也不要强迫孩子去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要让他们懂得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让他们一味的忍让。
爱从来不在于你替孩子做了多大的事,而是在稀疏平常的事上,密密麻麻铺着对孩子的爱。聪明的父母,会遵从孩子的内心,让他们成为自己,而不是长成别人喜欢的模样。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积极心理学、育儿、非暴力沟通、家庭夫妻和睦等问题。
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