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景山,是在知乎上的一个话题里,有位答主提到景山,说是可以从这里可以俯瞰几乎整个北京。我一百度,发现是景山公园,以为就是个公园,本来对公园也没有什么兴趣,觉得所有的公园都大同小异。
突然发现,百度上说是明朝崇祯皇帝自缢的地方,我突然想起来《明朝那些事儿》里说过崇祯在煤山自缢,后面括号注明是现在的景山。内心突然激动了起来。便趁着周六去感受了一下。
星期六下午去的,景山在故宫的后面,我和同事两个人,一进门,便看到树木葱郁的山林,就迫不及待地顺着阶梯去往最高处。心里对这个未知的地方突然充满探索的欲望。顺着石铺的阶梯,一路树林茂密,阶梯小路被裹在其中,凉爽无比,同事连连感叹:实在是夏季纳凉的好去处。
我们爬上一个亭子,从这里看去,只能看到一片葱郁的树林,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可以俯瞰整个北京,内心还有点失望。顺着台阶再向上走的时候,发现还有一个更高的亭子。内心又充满惊喜与期待,拉着同事直奔最高处。到了最高亭子,突然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起来。
名不虚传,从亭子的一面几乎可以看见整个北京城,城市的中心,建筑物低矮,绿化很好,看上去像一片绿海。围绕着这一片绿海的,是高层建筑,就像是围栏一样。整个北京的构造就是如此。
我刚来的时候,还住在五环外,觉得北京就像一个难民收容所。星期天跑到天安门玩,再顺着路去胡同里溜达。切实感受到,这里有北京自己的特色,二环以内才叫北京啊。
转到另一面,我天,被震惊到了好嘛,景山的人流量都聚集到这里了嘛,其他地方都是稀稀拉拉的游客,这里确实密密麻麻的人群。往远处一看,才发现,真正的看点正是在这里。
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故宫,也就是以前的皇宫。故宫规模宏大,里面同样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显示出那种庄严的气势。我双手撑在栏杆上,望着这气势如虹的故宫。明朝时想起永乐把都城迁到北京,后世历代皇帝都住在这里,几百年了,这里发生过多少战争,厮杀,夺权,争位,反叛,易主。而如今太平盛世,哪个皇帝能想到,他们争权夺位的地方,已经成为旅游景区,不再是专属谁家的门庭。
“大明江山奈何亡于朕手”
崇祯啊崇祯,未驻足细细浏览,便匆忙去找崇祯自缢的地方。高德带我们绕了远路,不过还好是找到了,还未到的跟前就已猜到就是这儿了,因为人多嘛。
走进一看,果不其然,内心一时激动起来。这个地方立了两个大墓碑,一座雕刻着“明思宗自缢处”,一座雕刻着碑文。旁边,还有一颗歪脖子树。这就是崇祯当年自杀的地方吗?
然而他依然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到长城心不死,撞了南墙不回头,往死了干,直到最后结局到来,依然没有放弃,直到兵临城下的那一天,依然没有放弃。 一个了不起的人。——摘自《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读到崇祯这一章节的时候,还真是心疼他,甚至考研的时候还老想起他,鼓励自己也不要放弃。
如今,我是在空间上与他相遇了吗?看着那座墓碑,那棵树,那些历史突然在脑海中都闪过一遍。我站在那里,一面想着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想着崇祯临死前喊的那句"诸臣误我",一面听到旁边导游在向游客们介绍曾经的历史。历史与现实就这样交汇。
许久,终于才停下思绪,离开这个地方。
接下来便去寻访其他亭子,景山共有五座亭子,彼此都相距不远。终于到了最后一座,刚好巧遇夕阳西下时。一颗老树旁的围栏前,有好几个摄影爱好者架好了三脚架,调试着相机,准备拍摄这落日美景。
景山的日落,真的很美。很有层次感的夕阳,与远处的白塔相应成趣,一切,都变成了夕阳下的剪影,十分美好。此时我注意到有一个身材纤细,看起来很利落的妹子。端着相机不停地拍摄,然后便静静地站在栏杆前,注视着这日落,直到这落日慢慢的变成一条线。应该是北京常驻居民,让我觉得北京人似乎对景山,或者说景山的日落,有一种特别的情怀。
等夕阳完全落了山,我们又去了最高亭子,是想看看北京城的夜景。趴在栏杆上,突然想起陈思成拍的《北京爱情故事》里面有一个前段,是刘昊然和欧阳娜娜趴在一个亭子的栏杆上俯瞰故宫,如果没错。那就是景山了。内心又激动了一下。
此时小宇打电话过来,还问我是不是有一种"整个天下都是我的"的感觉。心想和这么多人在这里共享,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倒是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一直等到八点多,也没等到故宫亮灯。此时工作人员已经来提醒游客要离开了。
所以故宫今晚应该是不会亮灯了。
景山之行就此结束。
原来,一直存在在我回忆中的故事,都发生在景山。我想,我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