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那年,我参加了一个饭局,席间一个美女艺术家眉飞色舞谈论在卢浮宫的美妙经历。那顿饭我被彻底洗脑,立志要做艺术家,为的是有机会去看看卢浮宫
10年之后我第一次有机会来到卢浮宫,排了两个小时的队,进去之后在巨大的空间和拥挤的人群里来回奔波,4个小时不断的行走中被无数的油画和雕塑冲蚀得头晕目眩,如果说感受只有一个字:累!其他感受全无,
看到蒙娜丽莎原作也完全无感,因为累的只想找一个地方躺下来
后来我一直在反思一些问题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混乱和疲倦的观看方式?
如何才能在庞杂的作品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收获?
我来看博物馆的真正目的是啥?
当然我并没有因此放弃观看和研究
之后我有机会去了很多国家,第一时间就是直奔当地博物馆和美术馆。
每个国家对待博物馆美术馆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印度的博物馆绝大多是没有空调的,展品基本没有标牌随手乱放,但是好东西真的多。南印度喜欢用巨大无比电风扇,当电扇一开,其他声音你基本听不见了。美术馆是画家摆地摊的地方,这点有个和中国比较像,但是人家印度人做的心安理得
记不清博物馆的具体名字了,反正印度人就喜欢随地摆放,我估计他们自己也不会统计展品的具体数量
日本的博物馆品类非常多,经常你开十几分钟车可以看见五六个,都很有特色十分精致。介绍周到,艺术商店里面内容丰富
日本群马县的玩具博物馆
欧洲的博物馆基本差不多,其实挺无聊的,但是人家文化优越感在那里,你不得不去朝圣
中国基本只要看一线城市的博物馆,当然也有一些二三线城市博物馆有一些好东西,但是没有特殊关系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最主要的是服务超级差,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爷
言归正传,我们来谈谈如何才是正确的参观博物馆的姿势,我用时间和金钱买来的一些体验
一.保持最佳感受力
初级文艺青年经常犯的毛病就是,进入博物馆马上兴奋无比,想要把看到的全都记录下来,一个劲的拍拍拍,生怕漏掉了啥内容
我第一次去欧洲就是这样,带了顶级的相机,拍了几千张照片,总觉得这以后一定会有用,然后并没有什么卵用,这些图片放在我巨大的硬盘里,积了厚厚的灰尘,但是拍照片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失去了个体进入一个空间的最佳的感受机会
我们的记忆都是有限的,但是珍贵的不是某个知识点某张画面具体的形象,而是感受,我和艺术品在第一时间遭遇的初恋般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这在若干年之后我才体会到我失去了一次宝贵的体验,当然后来我又有机会去到那几个博物馆,但是年龄变化,体验早就不一样了
我们稍微训练一下搜索能力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作品图片都可以在网上找到高清大图,真的没必要用相机替代肉眼
那么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怎样的呢?
A.保持体力
看一个心仪已久的博物馆和约会是一样一样的,首先保持好最好的身体状态,有经验的参观者都知道,看展览是非常消耗体力的,提别是我们这种长期坐着的人,超过一个小时的站立就不行了,所以首先要吃好睡好,有一个心理准备
B.清空自己
先想办法让自己安静下来,忘记工作上的问题,忘记中午要吃啥,少说话,多体会,不看手机,让脑子先清空,保持敏感度才能容纳足够多的信息量,感受博物馆的建筑,感受每一个走廊入口,感受作品的材质,感受馆内工作人员的状态,我一直觉得美妙的东西都是整体性的,多维度的。忘记这件作品有多贵。我们只是纯粹遭遇
2013年我去巴厘岛,在一个偏僻无人的小美术馆歇脚,阳光美好,空气清新,我尽然在里面睡了很长的时间,有意思的是过了若干年之后我还可以清晰的记的那个美术馆里面的很多作品。意识一旦放松,某些东西会自己潜进来
二.取舍的技巧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太多,我们不可能一下子都收入怀中,博物馆也一样,特别是顶级博物馆,例如大英博物馆,卢浮宫这样的地方,真正细看一个月都没办法看完。而一般我们只有一天到两天的时间,所以有所取舍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如何取舍就是一个学问了
1.事先规划
我们花了机票和时间去,再花一点时间上网全方位了解一下即将要看的博物馆,预估一下时间,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我第二次去卢浮宫我就做了比较好的规划,舍去拍照,舍去看三宝(那里通常都是人堆人),我也不想去看中国馆,看的太多了有点倒胃口,所以我目标很清晰,就是看埃及馆,我只有2个小时时间,所以我一入馆(也需要排队等候)就直奔埃及馆,因为事先准备充分,所以我很好的达成了之前的愿景
2.看标牌
很多人只看作品不看标牌,这是非常错误的,标牌解往往会解释作品内涵和结构以及历史。如果你对某些作品特别有兴趣,可以拍下标牌,回去仔细研究,网上检索文字比检索图片方便多了。如果英文不好,可以租一个解说器,重要的博物馆一般都会有中文解说器
3.解说员
解说员是检验一个博物馆软实力最好的方法,在国外的博物馆我经常主动去找解说员,这是训练英语最好的方法,台湾的博物馆解说员的知识量和解释能力有很强,欧洲的一些好的博物馆也有高水准志愿者定时讲解,国内目前做的比较好的是上博和苏博
三.注意周边
参观博物馆很多时候因为时间有限往往会忽略一些周边的东西
1.建筑
很多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有悠久的历史,有的是古代豪门的家宅,所以看艺术品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建筑,动线是如何规划的,窗户是怎样的形制,建筑本身的样式等等都是很好的观看思考物
2.艺术商店
艺术商店的存在就是为了参观者可以带走和展品相关的艺术衍生品,这里是馆内工作人员最好的发挥想象力和执行力的地方
日本大地艺术节的艺术商店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艺术商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变成了一个艺术衍生品的大超市,人满为患。要知道很多艺术商店的东西是独此一家的,是我们在淘宝上真的买不到的
台北故宫博物馆艺术超市
每到一个博物馆就购置一些,慢慢积累,你的家也会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博物馆,成为你旅行记忆的一部分
斯里兰卡康提的Helgas Folly,主人在全世界各地收集的物件,汇集成一个奇异的古堡
3.互动区
现在很多博物馆会设置一些图书馆,一个是方便研究者查资料,还有很多孩子可以参与互动的项目,如果你的时间宽裕,是可以安静的在里面呆一个下午的
伦敦泰特美术馆的互动区,孩子们在电脑上画的作品会直接投影在美术馆的大屏幕,滚动播放
三.看了那么多,如何变成对你有用的?
我们在某个时间段一下子接收了巨大的信息量,如果不想点办法运动一下是没有办法吸收的,要么排掉了要么吐掉了,所以为了对得起花掉的时间和金钱,我们最好在短时间内把感受总结出来,李笑来说: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1.写作是最好的存留方式
现在发微博和朋友圈是一种最好的转述方式,但大多数人只是发了几张炫耀自拍照片就没有其他了,其实这时候是最好的整理感受的一种方式,慢慢养成一种表达感受的能力,判断审美的能力,都是一篇篇积少成多的。国内很多旅游网站都会鼓励我们去写旅行日记。只是很多人会认为没有必要
2.语言转述
说穿了这就是找人吹牛逼。当然这是需要掌握一个度的,要不然你就称为一个一厢情愿的唐吉柯德。
其实就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把你看到的用最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给你的朋友
有条理有方法论的吹牛是需要智慧的,当你转述多了,这些知识和方法论就转化为真正的我们自己的能量了
3.资料归档
我们的记忆是最不靠谱的,当我们回家之后学会第一时间归档留下的资料,检索标牌,补充我们想知道的资料,记录日期,方便日后检索,说不定某天你会用到你看过的知识点
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