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传递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新征程上,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危机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求,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着眼高质高效,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稳住农业基本盘,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粮食丰收基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激活“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彰显乡村多元价值,打造乡村产业新亮点。
着眼宜居宜业,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聚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村。聚焦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聚焦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好河(湖)长制、林长制,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绿美农村生态建设,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新时代乡风文明。
着眼富裕富足,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就业、产业、兜底保障促增收行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社会行业产业用工需求,建立“订单式”就业机制,大力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做好指导、对接服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农文体康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统筹整合农村资产、资源、资金,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产业发展,盘活各类闲置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耕地、种粮、农机购置等政策性补贴及时兑现到位,稳定农民转移性收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守正创新、笃行实干,扎扎实实做好“三农”工作,推动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