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就到端午节了,今年的高考正好在端午节期间。
孩子也走过了高考,步入了大学。如今,高考于我变成了昨天的故事。
今天读了简友的一篇文章。写他的两次高考经历。读后让人感觉真是造化弄人。他说,第一次高考时,他就读的高中学校是借读的,高考要回到原籍地报考。以他当年的高考分数,报考同样的一所师专,超过借读地地区的录取线2分,但是又差他原籍地区录取线18分。接下来复读,老师认为他的基础很好,成绩不错,就把他的学籍弄到了借读的高中,从此借读地的高中成了他高考的原籍地了,第二年他的高考分数,对于那所同样的师专,他的分数超过他以前的原籍地几分,又低于现在的原籍地二十多分。
感觉这所师专的录取分数是在跟他玩游戏,捉弄他,存心跟他过不去,要把他拒之门外的感觉。
这也许就是人的命运吧。人,有时还真的不得不相信宿命的说法。
只可惜他没有再坚持复读了,不忍心家里的父母付出太多的艰辛。之后就出去打工了。如果他再复读一年又将是什么结果呢。谁也不敢保证。
我自己的高考,虽然也是复读了几届后仍然以失败告终。但是我没有像他那样遗憾的事情。都是由于自己实力不够。当然也是自己不够努力造成的。我们高考的那个年代,大学没有扩招,高考录取的比例很低很低。整个学校每年考不上多少人。应届考上去的就更是稀有的了。大部分都是复读好几届考上去的。不过那个年代,考上的毕业包分配。
人的眼见都会受时代的局限。那个年代,通过高考考上大学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早知复读几年都无济于事的话,不如把复读的时间去修个成人高考的文凭。自己和家人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可那时候人们都认为读成人高考没有用,毕业后不包分配,不解决户口。兜兜转转到了中年老大妈的年纪了还是去修了个文凭。弥补心中的遗憾。真有点转来转去又转回了原点的感觉。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时代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
如今城市的人还特别羡慕农村的人,家里有土地,有宽敞的楼房,清新的空气。来城市打拼时能享受均等的机会。混的好的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农村城市轮换着住。
曾经听一个同事讲她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她是属于城中村的,当时是村民户口。家里都以种菜为生。她的一个同龄小伙伴在读初中时父母就离异了。他跟着父亲生活,两年后他父亲再婚,还生了两个小弟弟。后妈只顾着自己的孩子。尽其所能地给自己孩子提供最好的,他的父亲也没办法,都是自己的孩子,只好委屈他这个没妈呵护的孩子了。
那个年代,农村户口的都想变成城市居民户口。他家里花钱找关系把后来生的两个小孩的村民户口变成了居民户口。他只能老老实实当他的村民。
多年后,城中村改造,政府征地,城市建设。所有的村民一夜之间都成了土豪暴发户。而那些早年迁出成了居民户口的,没有了土地享受不了政府的补贴。他的父母又回头央求他看在兄弟的份上分一点给他那两个弟弟。
他把多年的怨气怼了他们。他说,你们当时都不管我,如今我赶上了这个好政策,我享受的权益凭什么要让给你们呢?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曾经我们千方百计想要逃脱的,如今却成了自己想要拥有的。曾经自己厌弃的却成了自己现在努力去追寻的。
我们终究还是回到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