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年龄愈见长,书读得反而更少了,书柜蒙了灰尘,书本被打入冷宫。于是,烦恼渐增,无非争名逐利;于是,口舌日多,只是家长里短。子曰:三十而立。三十三啦,除了日渐老去的容颜,日渐僵化的头脑,所得似乎聊聊无几。于是,我想要从今天起,就是今天,打开尘封的书柜,走入曾经带给我无限美好的书的世界。于是,我来了……
记得那时年纪小
我的第一本书——《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不是我读的第一本书,而是完全属于我的第一本书,所以记忆犹新。那时大概是小学二年级。老爸送我的礼物,书中的作文不但反复读过,而且还学会了活学活用。在我的日记中,第一次用了“白皑皑”这个词,受到了老师的高度表扬。于是,阅读的兴致愈浓。还记得我的语文老师姓黄,她讲课时总是有口头禅。对那时的语文课已经没有印象了,但还记得有一次,老师问理想是什么的时候,正在走神的时候,脱口而出:当老师。也不知这棵种子是何时长成参天大树的。
小学低年级时,家中的书很少,记得最深的是老爸从厂里借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时候没有被保尔的英雄事迹感动,只是为保尔与冬妮娅的爱情激动。于是,又想当一名作家,最大的困惑是:当了作家可怎么养活自己呀?
而我的启蒙是来自那一条乡间小路的吟诵,来自我的二舅。二舅总是在周六的晚上,将我和弟弟接到他家,虽然每次都得被迫吃不爱的青菜,守许多规矩,仍然是我和弟弟的最爱。每次,二舅一边骑车驮着我俩,一边不紧不慢地教我们背着唐诗。“叶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月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口中喁喁着跟背,耳边是蛙鸣和自行车的吱呀,虽说在漆黑的乡间小路上,也不觉害怕,记忆中满是温馨。这也算是最早的传统文化的启蒙吧!虽然当时并不解其义,却也就这样背了下来,许多年后,才有那豁然开朗的感觉。
后来,慢慢长大,我的天地不再是姥姥家门前的那条小河沟,不再是那屋后的几分地,我跨过了横亘在乡村与城镇之间的那条大河。每到周末,只要天气晴好,我和弟弟就坐上摆渡,去河那边的三姨家。三姨家住楼房,三姨家有许多好吃的,三姨家还有公园,可以划船、溜滑梯、坐碰碰车。可这些都不是最吸引我的。我的最爱是三姨家碗柜上的一只大黑皮包。皮包中装满了书,从小人书,到童话故事、神话传说、故事会等等,一下子让我跳入了幻想的海洋,四肢百骸无不舒畅。实际上,读过什么故事已经模糊了,只觉得那只黑书包有无穷的魔力,吸引着我一次次靠近,是否就是那只黑书包,将我带入读书路呢?也许吧!
恰同学少年
初中时:最喜欢的杂志:《童话大王》,几乎每期必买,一直看到皮皮鲁结婚,可能是无法接受皮皮鲁的长大吧。
最喜欢的漫画:《机器猫》,最喜欢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最喜欢的课本:语文书,可以在刚拿到书的时候,就通读,并且背诵文言文。
最喜欢去的地方:学校的图书馆。
最高纪录:一周看了七本书。大都以童话或故事居多,也读过一本文言的《好逑传》
最喜欢买的书以儿童文学居多,世界童话名著等。
开始看武侠小说,但总认为上不了大雅之堂,所以总是租书看,最喜欢金庸的《神雕侠侣》。
梦想:在一本杂志看到,对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称呼后,心甚向往之。于是,死乞白赖上了高中。
高中时:开始接触外国文学:《我是猫》、《雪国、古都、千纸鹤》、《傲慢与偏见》等奥斯丁的六部作品、《荒野的呼唤》《杰克伦敦作品集》《汤姆索亚历险记》、《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甚至《莎士比亚作品集4》等。因为在亲戚给的旧书中有一本《外国文学》,所以疯了一样迷上了外国文学。第一次发现不是故事的书,也如此有趣。所以,看到外国文学就买,不分国籍,不懂流派,买了就读,喜欢的就再读,所以很杂,囫囵吞枣式的读了大量的作品。从屠格涅夫(父与子)、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安娜)到左拉(小酒店、妇女乐园)、莫泊桑(漂亮朋友、一生)、大仲马(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小仲马(茶花女),再到夏目漱石(我是猫)、川端康城(雪国、古都、千纸鹤),再到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觉桑寺),再到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热爱生命、马丁伊登)、霍桑(红字)、德莱赛(嘉利妹妹、安妮姑娘),甚至还买了《普希金诗集》等。最喜欢的作家是简奥斯丁,恨不得有一天,能去参观其故居。
这些小说倒是都看了,但是凡是悲剧就不看第二遍,最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到现在也不喜悲剧,这是否有些逃避现实呢?而当时是确实如此,本来在初中是优等生,到了高中才发现自己是丑小鸭,于是一下子成了躲进书海的鸵鸟,也许是因为只是囫囵吞枣吧,喜爱阅读,也没有给成绩带来助益。反而在迷上席绢等的言情小说后,大大退步。大学的梦似乎越来越远,索性吊上车尾上了师专。
师专:
终于过上了,光明正大读闲书的生活,读的内容反而记不清了。这时候,喜欢上了池莉,毕淑敏等女作家。最喜欢的属于三毛,她的每一本书都要买,每一本都反复读,恨不能生逢其时,和她同悲同喜。也许是对她那无拘无束自由生活的向往吧。
言情小说也看了不少,颇让人心猿意马。为了专接本,专业书也下苦功背过,可惜考过即忘,只有外国文学是90多分。这时的我,还没有被古典诗词的魅力所打动,反而抱怨古代文学的繁体字太多,不易辨认。
就这样,两年,毕业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