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摘抄
(一)“半成品”人生
人生大道的配方:觉知+接受+臣服,三者缺一不可。缺了一个,顶多只能活出“半成品”,不可不慎啊!
(二)人生只有一件事
1、既然生而为人,当然没道理不好好活。
2、关系只有两个念头,其一,叫作“我想不想跟你在一起”;其二,叫作“我想不想和你一样”。
3、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教育之道,爱与榜样,除此无他。”
(三)放下评判心
放下评判,臣服于发生的事,就是活在当下!
(四)“叫停”的机制
1、状态不好的时候,一定会越想越生气,不会想出什么好事来,所以不准自己想。
2、人生效益,与发生什么事关系不大,与自己的状态好不好相关度极高。
(五)爱自己的方式
1、“爱自己”不是念头,而是结果。
2、爱别人,来自爱自己;爱自己,来自检视和修正,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六)“选择”焦虑
1、焦虑是需要理由的,如果没有理由,人不可能焦虑。
2、焦虑的来源,与面对什么处境无关,只与自己的想法有关。
3、当一个人专注于自己的清晰意图,全力以赴行动时,焦虑毫无存在的空间。
4、内在状态失去觉知、信任和慈悲心,才是产生焦虑真正的源头。
5、对治焦虑只有两个方法:行动或放下,别无他法。
(七)从小事做起
所谓的“做大事”,不过是自我膨胀的合理化,而且在膨胀自我的过程中利用了别人、贬抑了别人,自己还不认账。
(八)别错过百花齐放
不改变,意味着不再成长,离人生花园百花齐放的境界也就越来越远了。
二、浅浅感悟
1、问题所在:在问题的褶皱里,藏着人生最真实的考题。很多时候困扰我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面对问题时的状态与念头。焦虑不是处境的必然,而是内在失去觉知、信任与慈悲后的杂音;关系的疏离未必是他人的错,或许是我们忘了用“爱与榜样”去滋养联结;所谓的“‘半成品’人生”,往往是因为在变故面前少了一份接受的坦然,在情绪翻涌时缺了一次及时的觉知。原来问题从不是绊脚石,而是照见内心的镜子——它让我们看见未被修正的偏执,未被接纳的真实,以及那些需要停下内耗、重启状态的“叫停时刻”。
2、学着改变:成长从不是“做大事”的虚妄,而是在小事中修正自己的踏实;爱自己也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在一次次检视与调整后自然生长的结果。拒绝改变,本质上是拒绝成长,就像关上了通往百花齐放的门;而主动改变,哪怕只是放下评判、专注行动,或是在焦虑时选择行动或放下,都是在为人生注入新鲜的养分。就像关系中的“我想不想和你一样”,本质上是被对方的成长状态吸引,而我们自己的改变,终会让生命在觉知+接受+臣服的修行中,从“半成品”走向丰盈,让人生的花园真正迎来次第花开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