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专注橙长计划# Day 28 当我在谈变现时,我在谈些什么?

昨天翻朋友圈的文章,一篇是彭小六的《从200块1天到20W1天,我是如何用知识来挣钱的》,另一篇是易仁永澄的《我是如何在10分钟内收入100万的?》。这两位名人最近都挺火,都是知识变现的优秀代表人物。作为一名脑力工作者,我也仔细地计算了一下我的时间价值,目前大约时薪是300元。这个发现不仅没让我沮丧,反而令我惊喜,至少我的起点比小六还是高不少嘛!

既然想要知识变现,就要了解一下现在的知识市场。经济学中有个市场竞争结构的理论,将其分成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大类。在知识市场中,IP数量和厂商数量一样,从多到少;在进出该领域的难易程度上,从易到难,二者非常相似。再来看一下品牌差异,两者有同有异。

商品市场竞争结构


知识市场竞争结构

在完全竞争的知识市场,大多数是短期功利型知识,例如考研、考托、考证和公务员等。这些培训机构尽管是需要品牌效应的,但是作为里面的老师,所谓的知识型IP,并没有太多个人的品牌。不过当年的新东方倒是出现了不少明星老师,也算是如今教育领域的孵化器了。

在垄断竞争的知识市场,以中期理念型知识为主,例如时间管理、知识管理、整理术、笔记术等。目前很多网络培训以此类为多。这个阶段就急需个人品牌效应了。具体的方法小六已经说的很透,撰文著书、线下讲座、网上微课、系列课程,基本上都是这个途径。不得不说,秋叶老师的社群可以说是里面的标杆,也逐渐派生出了很多社群以及知识IP。

在寡头垄断的知识市场,以长期修养型知识为主,例如做人之道、审美之道。这个阶段非常依赖个人魅力。其实一些学校的老师是在传播此种知识的,他们并不依赖于一家公司或组织的名声,但其品牌效应却很强。“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钱文忠,还有蒋勋老师,基本上可以算是这一类。

完全垄断的知识市场可以说几乎没有,顶尖专业型知识比较接近这个领域。有少数诺贝尔奖的潜在得主在攻坚克难,掌握了世界尖端知识。到这个层次,有无品牌似乎并不重要。就像袁隆平和杂交水稻技术,知识已经是品牌了。

当我对比最后一项变现能力时,意外地发现商品市场和知识市场最大的差异!完全竞争的短期功利型知识,也就是“技”,其实是最容易变现的。想当初我大学时做家教一小时还有50元呢。垄断竞争的中期理念型知识,也就是“术”,变现也较容易,这就是如今兴盛的网课的经济基础。寡头垄断的长期修养型知识,也就是“道”,其实并不好直接变现。回想对我影响较大的,好像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完全垄断的顶尖专业型知识,也就是“志”,这种工作往往是由国家投资推动的,而使用者很可能并不会为此支付高昂成本,例如屠呦呦先生和她的青蒿素。

这样看来,当我们在说知识变现时,其实都没有跳出前两个市场。然而,从对全人类全社会有益的角度上来说,我们也非常需要后两种市场。社会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保障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可以获得高薪福利,而不用想着整天去前两个市场谋些财富。现在很多老师为什么在课堂上不好好授课却在外面的培训机构抛头露面?因为我们只想着让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却没有让人家有体面尊严的生活。如果当后两个市场的人都在想着变现,这个社会就危险了。

知识无贵贱,变现有快慢。在这点上,我非常佩服可汗学院和很多免费慕课的提供者,他们把知识经济变成了公益事业。这已经跳出了市场框架,上升到了“爱”的高度。所以我也打消了写文章变现的想法。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文章,不论点赞或打赏我都会加一元捐给腾讯公益免费午餐计划。让孩子们吃好午饭上好学!感谢大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事移动广告商业变现多年,总是觉得产品与商务的同事是一对“欢喜冤家”。站在开发者的角度,关注用户体验最优是无可厚非...
    游社长阅读 12,835评论 2 78
  •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目 录 摘要······...
    guoaiqiang阅读 11,208评论 0 5
  • 第二个21天目标之第2天,每天跑步3公里,阅读30分钟,冥想10分钟
    顾俊杰555阅读 767评论 0 0
  • 四月十二号吴世勋去的其实不是自己粉丝办的生日会,是韩国粉丝给鹿晗过的生日.他清楚的记得现场的粉丝们用不太准确的中文...
    烧酒_樊梵阅读 2,773评论 1 4
  • 我的老师是个胖子,眨眼间,我和他认识将近10年了。 他是一位体育老师,同时还担任着教务处主任的职务。初始还未认识他...
    煦和阅读 3,47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