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生活方式
l、大人们终年艰辛劳作,难得有休闲时间
儿时的记忆中,大人们似乎一年到头都有忙不完的活儿,到了天寒地冻只能蜷缩在家中之时,纺线、织布、纳鞋、做衣便成了重头戏,家中的男主人也参与其中。
印象中,我爸是个纺线好手,纺车搁在炕头,他盘席而坐,一手摇动纺车,一手拈花弄线,动作极其娴熟,以致我妈经常夸赞我爸纺得好,既快又均匀,还很少断线。
我爸纺线时,我妈则去做些技术含量高的女活。布匹、鞋子、衣服等都要趁这农闲的冬季准备充足,所以依然不得轻闲。有时,我半夜醒来,还看见他们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忙碌着……
谈到干农活,整地、耕种、施肥、浇水、锄草、打药、收割、装运、碾打、扬场、晾晒、装袋、入柜……几乎所有环节都是靠人力手工完成,真是耗时费力、异常艰辛,没有这种体验的人是绝对想像不到的。
最紧张劳苦的莫过于被称为"龙口夺食"的麦收时节,为了抢抓晴好天气、免遭风雨侵害、确保颗粒归仓、及时种上秋粮,全家老少齐上阵,没明没夜地干,饿了吃口馍、渴了喝口手、乏了打个盹……
暴日炙烤下的挥汗如雨、夜深麦场上的等风扬场、麦芒沁汗后的疼痒无比、拉犁播种的气喘吁吁、一二十天的苦苦煎熬……至今想来,还觉刻骨铭心、苦不堪言。
2、小孩上学带看弟弟妹妹、放学回家吃饭前割草是一种常态
那时孩子上课时,很多人课桌下都坐着弟弟妹妹,那是因为家里大人都忙于农活,无人照看,只好让大孩子上学时带着他们了。
弟弟妹妹们好像都很乖,一到哥哥姐姐上课时,就会很安静地在桌子下独自去玩或者睡觉,很少发出声音,所以几乎不影响上课。
但也有例外。记得有一回,我弟弟突然从睡梦中惊醒,哭了起来。我正惴惴不安中,他停止了哭声,老师也就没有批评我。
孩子放学回家时,大人才从地里赶点收工回来做饭,所以这个间隙,孩子们常被安排割草以喂猪、牛等家畜。
大人们忙于土里创食、回家做饭等,孩子当然得帮大人做点力所能及的活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以上我从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生活方式三个分面分别回顾了我难以忘怀的儿时乡村生活碎片,以方便大家抚今追昔,深刻体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同时更好地思考人生命运与自我奋斗、社会大环境以及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而沿着正确的人生航向扬帆劲行,创造出无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