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凡是你抗拒的,皆会持续。
有过身心灵方面的探索的人们,对于这两句话会比较熟悉。这两句话皆出自张德芬女士的比较有名的一本身心灵探索的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而本书的作者——露易丝.海是美国最富盛名的心理咨询专家以及身心灵导师。她本身的经历就够写成一本书,童年在飘摇和穷困中度过,自幼父母离异,少年时代一直遭受凌辱和虐待,逃到了纽约,历经坎坷,终于嫁给了一位英国绅士,但在14年后被丈夫遗弃。。。最不幸的是,不久后,露易丝被确诊患有癌症。。。似乎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她的身上,但在痛苦的经历中,露易丝得到了生命的重建和升华,摆脱了自己的命运和癌症。
听上去,作者的经历就有点传奇了,忍不住想看看她到底经历怎样的转折点,是什么支撑她度过了那一段最难熬的时光?
第一章,露易丝就把自己信奉的信念平铺直叙开来:
1.外面的世界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射。
所有我们生命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现在的所思所想的“因”,创造将来的“果”。我们的生活和我们自己都会变成我们心中所想相信的那样。
2.你如何对待世界,世界将如何对待你。你想让别人如何对待你,首先这么去对待别人。你的世界是你所创造的
3.傲慢和偏见是大多数人都有的,只是我们还不知道。
4.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就受到了来自周围大人的影响。
我们学习如何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与世界相处的方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看看自己的思维模式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看看自己的周围是不是聚集着这样的人。
5.我们如此忠于父母,重复着父母的情感模式。你终究会变成你曾经讨厌的样子。
很多时候,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是否像极了对待自己的母亲或者父亲一样,多少次你找了一个“只是像”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的另一半或者老板?我们用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我们自己。用同样的方式责备和惩罚自己。如果当自己是个孩子时,经常听到的事“你真棒”“我爱你”那么你会经常这么对自己说,如果你听到的是“都是你的错”“你看看谁做的那么好,你怎么做的那么差?”你是否也经常这么对自己说?
6.可是,即使遭遇了这些我们也不能责怪父母。
一个人给不了她从来没有有过的一切,也不可能教会我们他们所不知道的事。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爱他们自己,当然他们更不会知道如何爱我们。他们只是尽了全力把自己童年时学到的东西,依葫芦画瓢给了他们的孩子。如果你想了解你的父母,或许应该更多倾听他们童年的生活。这些如此对你的人与你有着同样的恐惧和害怕。
7.我们内心深处会觉得自己不够好
你经常会这样说吗“我做的事不够多”“我不够好”“我没有价值”。你为什么不够好呢,是谁的标准来评定你不够好呢?是我们自己的潜意识,不由自主的让我们这么想。
8.怨恨、批评、内疚、恐惧,是我们生活里最坏的四种习惯
大多数身体的疾病就是由这几种情绪引起的。这几种习惯来源于受害者意识,喜欢责怪他人,从不勇于承担责任。我们的这些信念吸引了别人用我们相信的方式对待我们自己。按照吸引力法则,一切都是自己的思维模式吸引而来。当你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说:“每个人都是这样对待我,批评我,不待见我。不为我着想。。。”那么这就是自己的思维模式,这些思想吸引别人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我们自己。当你不再这么想,他们就会走开,以那样的方式对对待别人。
9.往事不可追,但我们可以改变对于往事的态度和看法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再也无法改变。但可以改变的是对于过往经历的看法,如果因为过往受到了伤害,而现在我们还要用别人的过错来自我惩罚,是不是很愚蠢?
宽容是最高贵的惩罚。宽恕别人也宽恕自己。而所有的疾病来自于不宽容。
你是否爱你自己,不再因为任何事而自我否定,自我责怪?如果做不到,可以试试镜子练习:
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眼睛,轻呼自己的名字,并且说:“我喜欢你,并且接受你本来的样子”。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信的话你可以试试。
佛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