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召唤之(暗夜行动):与时间赛跑的三重奏

在丹东市的鸭绿江畔,夜色中路面上的弹坑仿佛是黑暗的眼睛,盯着街上狂奔的汽车、面色惨白而又步履蹒跚的人们。看着眼前的一切,周政委心烦意乱。

前几天晚上他刚要睡觉就收到了师部发来的电报,命令部队隔天拂晓出发。计划提前了,给部队带来不小的忙乱:原定的誓师大会不能举行了;原本还要对一些家庭生活存在困难的战士进行救济,这下也搁浅了;就连场上还没有脱粒的庄稼都没人管了。更要命的是,枪炮都生锈了。真的是临阵磨枪。

刚打完仗那会儿,真有一种“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感觉,所有人的精力都放在了 搞生产上。毛主席说过,部队不仅是战斗队,工作队,而且还是生产队。但是很可惜,自己只记住了后两句,忘了自己还是战斗队。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自己要牢牢记住。

到丹东这一路坐火车走了三天三夜,刚下火车周政委就收到军报:

自从美国在仁川登陆后,不顾我国的严重警告,于10.1日越过三八线,向朝鲜北部大举进犯。至10.19日日,朝鲜临时首都平壤市以及阳德、元山、咸兴等地,都已相继沦陷。朝鲜的临时首都已迁到东北部距鸭绿江不远的江界去了。敌人叫嚣要在感恩节(11.23日)前结束朝鲜战争。

现在敌人共集中了四个军十三万余人的兵力,分东西两线多路猛压过来。西线的美军第一军和英军二十七旅正沿铁路指向新义州;美二十四师和伪一师指向碧潼;另两个伪军师一路指向楚山,一路指向江界。东线的敌军,正由元山、咸兴迂回江界。战局是十分严重的。

此次的任务是部队赶在敌人之前到达朝鲜的龟城。此时,天近傍晚,部队浩浩荡荡的向鸭绿江桥进发了。

上级对于此次任务十分重视,急拨50辆卡车,要求部队务必于次日天亮前到达龟城。

此时,战士们拥挤不堪地坐在卡车上。没有笑语,没有歌声。刚才,从大街穿过时,那冒着火焰的窗口,那翘到大路上的粗乱的钢筋,倒塌的房屋和密密的炸弹坑,都使他们的心情分外沉重。各连都已作了传达:敌人其中的一路,正沿着这条公路疯狂冒进,时时刻刻有同这路敌人遭遇的可能。所有轻重机关枪都脱去了枪衣,准备随时迎战。

出发前周政委觉得任务可以轻松完成,但是车开起来就不是那回事了,因为按要求车灯不许开,防止美军的飞机轰炸,这样一来速度大减,每个小时堪堪十公里。急的他一锅烟一锅烟的抽。

车刚走了一个小时前方就停下了,周政委下车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是前方道路两侧的民房被美军飞机轰炸起火,两侧大火连起来,形成了一道火墙。

周政委仔细观察着这里的地势,一边是山根,另一边是稻田和水塘。山根那里是肯定过不去的,稻田这边即使临时开出一条路来,也费时太多。

他看看表,不能再犹豫了,打开车门迈步上车,冲司机一挥手指着前方:“给我冲过去!”,司机一看政委发狠了,于是坐直身体一脚油门冲了过去。时间不大,他的车有惊无险的穿过了“火胡同”。周政委下车冲着来路大喊:“过——来——啵——!没——有——事!”

身先士卒的周政委鼓舞了人心,后面的车队立刻活跃起来,那长长的车队,一辆接一辆地分开火的波浪,又继续向前开进了。

就这样行了两个多小时车队又停了,这次部队来到了一座江桥前,一辆朝鲜汽车被炸起了大火堵住了桥头,火光里,还有一辆被炸翻的牛车,一头被炸断后腿的老牛,血流得半边公路都是红的。桥上拥挤着北撤的人群,他们在火光里叫嚷着,从着火的汽车与被炸翻的牛车边挤过来。

周政委下车走上前,发现三营营长正和几个干部一起商量着,看到政委过来就问道:“政委,你看就用钢绳拉一旁去得了,行吗?”

周政委点了点头。孙亮立刻指挥战士们先把翻了的牛车挪开;把断了腿的黄牛,也移到路边;然后在着火的汽车上拴上了三四根钢绳,好几十名战士一起用力拉起来。由于车轮已经烧坏,车体十分沉重,每次只能移动几寸远近。周政委也混在人群里拉着。

这次又耽搁了半个小时,移除障碍后,车辆缓慢的开动了。

周政委看看表,照这个速度下去,天亮前肯定是无法赶到龟城了。思考再三,他决定开灯干,于是命令部队所有车灯打开,全力前进。

后面的战士们早就憋不住了,在盘旋的山道上,车队立刻像一条蜿蜒的火龙急速奔驰。在轰隆的马达声里,似乎可以听到司机的欢腾的心声。

但是没过多久,最大的麻烦来了,美国的轰战机发现了他们,一串的照明弹射下来,公路上立马跟白天一样,所有车辆都暴露在美军之下。

十多架敌机俯冲下来,好几辆汽车瞬间被击中,烟火直窜天空,在火箭炮与汽油弹的轮番蹂躏下,此时的这个小峡谷都被烧红了。

周政委他们都离开了公路躲在小山上对着飞机破口大骂,敌机整整轰炸了半个多小时才走。许多车辆已被击中起火。各营长都来请示行动问题。

“汽车全速前进,没车的跑前进,要快!”周政委胳膊一会下令。

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口气,这股气化作了力量驱使着汽车和急行军向龟城而去......

朝鲜战争初期,在装备与物资远不如美国的情况下,我们硬是靠着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一步一步的走向胜利,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这本书,贮藏在心里的情感便迸发出来。向伟大的志愿军们致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