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史(31):少林宗主

第九节 少林宗主

少林寺,位于河南嵩山五乳峰下,是北魏孝文帝为了安置印度来的僧人跋陀尊者,而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修建的。

少林寺自建寺以来,一直都是由法师主持少林寺。但是进入大唐王朝六十余年后,少林寺便第一次迎来了以禅师身份主持少林寺的僧人,这个僧人就是法如禅师。

法如禅师,公元638年出生于山西上党,在很小的时候,又跟随舅舅来到了湖南澧县生活,在十九岁的时候,法如禅师终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并且拜青布明为师学习佛法。

青布明法师,即慧明法师,在当时也算是个有名的僧人,曾经在越州法敏法师那里求学二十五年,被称为“玄解第一”,因为他冬夏常穿着一件青布衣,所以大家都叫他青布明。后来青布明还去了牛头山,跟随牛头山佛学院第二任院长智岩禅师学习了十年的禅法。由此可见,青布明法师也是一位学问高深习禅有方的高僧。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高僧,在教授了法如禅师两年后,发觉法如禅师天赋极高,远超常人。青布明是个非常睿智和谦让的高僧,他担心自己不能很好的教导法如,从而影响法如的学习和更大的进步,于是对法如禅师道:“蕲州的弘忍大师,学识渊博,禅定造诣精湛,他的东山佛学院现在搞得轰轰烈烈的,在全国知名度非常高,你在我这儿学习,我恐怕会耽误你远大的前程,你还是去报考一下东山佛学院吧,我看只有弘忍大师才能很好的教导你了。”

法如禅师见青布明师父都如此推崇弘忍大师,于是立马就接受了青布明的建议,收拾行装,往东山佛学院而去。

公元659年,21岁的法如禅师来到了东山佛学院,正式成为了弘忍大师的学生。而弘忍大师在给法如禅师上过两次课后,也立马发现了法如禅师天赋奇高,于是针对法如禅师的特点对他进行了专门的辅导。所以,法如禅师很快就体悟到了禅宗不立文字,顿悟成佛的真意,自然学习成绩在整个东山佛学院出类拔萃,并最终被评为东山佛学院的“十佳学生”。

有一天,弘忍大师叫法如禅师过江去办点事,法如禅师立马就下山去了。到了长江边,法如禅师坐上渡船,前往对岸,可是天公不做美,渡船到了江心,忽地狂风大作,风起浪涌,渡船在一番颠簸后,终于翻船了。船上的人落水后,大家都慌乱成一团,会游泳的人和旁边船上的人都赶紧前来救人。

法如禅师也掉落在了江中,可是要命的是,法如禅师不会游泳,并被江水顺流冲下去好几里。但是法如禅师却一点都没慌张,他虽然不会游泳,并且身处水中,可是他的内心深处竟然没有一丝的撼动,真正的高僧,喜怒哀乐惊恐惧怕贫富得失乃至生老病死这些外在的东西,都是不能使他们的内心起一点点的波澜的。法如禅师就是这种人啊。

在水中,不会游泳的人,只要心平气和,就绝对不会沉入水底的。只是,心平气和,又有几个人能在紧急的状态下保持住呢。

法如禅师内心一丝不乱,心平气和的漂浮在水面,顺水漂流,最终被江上的船只救了上来,法如禅师被拉上船只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死里逃生的样子,神色自若,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般。


法如禅师在弘忍大师身边一待就是十六年,一直到弘忍大师圆寂,从而成为整个东山佛学院的学生中,在弘忍大师身边学习时间最久的人。

弘忍大师圆寂后,法如禅师也离开了东山佛学院。他先是在淮南一带游方了九年,后来又来到嵩山一带游方。不过,虽然法如禅师已经出家十八年了,但是现在法如禅师的身份,就和他的大师兄神秀大师以及东山佛学院的很多同学一样,是个没有僧籍的私度沙门。看来,还是要先找个寺庙解决自己的身份和户口问题才是啊。

于是,法如禅师来到了少林寺。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此时还默默无闻潜心修道的法如禅师终于在少林寺取得了国家承认的僧人身份。

而此时的少林寺完全是如日中天。中国经过那么多次的改朝换代,经过那么多年的战乱,对于很多地方的城市也好宫观寺庙也罢,破坏程度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少林寺似乎是个奇迹,从建寺以来的近两百年间,虽荒芜频繁但是寺业充实,僧人们穿衣吃饭一点问题都没得。

进入唐朝以来,少林寺的地位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为在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的战斗中,少林寺以昙宗为首的十三名武僧,参与了这场战斗,并且通过里应外合,夺取了唐军久攻不下的辕州城,而且居然擒获了王世充的侄儿王仁则并把他交给了李世民,为李世民最终平定王世充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段历史在后来就演绎成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精彩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武打片《少林寺》,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这部电影,想当年红尘洗梦也是搬着个小板凳去看得津津有味的。

李世民登基后,自然对于少林寺恩宠有加,使得少林寺不仅寺产庞大,而且政治地位尊崇。唐咸亨年间,唐高宗李治专门巡幸少林寺。公元684年,武则天也专门到少林寺,为唐高宗做法事。


所以此时的少林寺,不仅声威显赫,而且龙象云集,高僧大德很多,一般的人,自然是不会引起大家的关注的。而法如禅师到了少林寺后,根本就不以东山佛学院十佳学生自居,而是非常的低调,处处退让,保持着自己那颗朴素之心,对于那些世俗的荣华富贵,从来就不放在眼里。所以法如禅师在少林寺待了三年,也没有那个发现法如禅师是个学识渊博而且禅定功夫精湛的高僧。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时间一久,大家终于发现原来法如禅师是个高手高手高高手,而且还是弘忍大师东山佛学院的十佳学生之一。于是,慧安国师的弟子元珪禅师会同都城里的惠端禅师等一些高僧,来到少林寺,并且和少林寺那些管事的僧人以及一些有身份的信众,联名邀请法如禅师主持少林寺,并且希望法如禅师登坛说法,广招学僧,传授东山法门的禅法。

法如禅师多次推辞不掉,终于在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勉强答应在少林寺开法。从而成为少林寺历史上,第一个以真正的禅师身份主持少林寺的僧人。这就给后世带了一个非常好的头,从而使得少林寺在历史的绝大多数时期,都是以禅师作为最高管理者的。

法如禅师主持少林寺后,广开禅法,应机接物,善导群学,使学僧自悟不可言说之本来一心。从而在整个北方地区声誉鹤起,成为了北方地区事实上的法主。而此时,慧安国师还在终南山隐居,神秀大师也还在当阳玉泉寺默默无闻的养老,而慧能大师在曹溪开法不久,并未显达。所以,法如禅师是弘忍大师七百多名学生中,成名最早的。不止成名最早,成为一方宗主,而且是最早引起皇室对弘忍东山法门高度关注的禅师,这为最终慧安国师、神秀大师、玄赜禅师等进入京城,使弘忍大师的东山法门成为佛法的主流并席卷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法如禅师声名远播,使得很多的僧人都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找法如禅师学习禅法,这其中就包括神秀大师门下最优秀的两个弟子普寂和义福。可是人的命运是不可捉摸的,普寂禅师走在半路上,就听说法如禅师圆寂了,感到非常可惜,于是就转而去拜谒神秀大师。而义福禅师却是千辛万苦走到了少林寺,才得知法如禅师已经圆寂了,义福禅师“怅然悲愤,追践径行者久之。”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法如禅师主持少林寺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便于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七月二十七日午时,在方丈室里端坐着去世了,享年只有五十二岁。法如禅师真的称得上是英年早逝啊。

法如禅师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便在少林寺的西边,修建了一座墓塔安葬法如禅师,并且在墓塔内立有一座青石碑,上面篆刻着《唐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行状》,比较详细的记载了法如禅师的一生。而且此碑历经千年沧桑,现今还屹立于少林寺,从而成为少林寺景区现存最古的墓塔。

法如禅师除了是第一个以禅师身份成为少林寺住持之外,还第一次在禅宗史上勘定了禅宗的法脉传承。作于公元689年的《唐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行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着禅宗的法脉传承:菩提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法如。

现在我们都知道禅宗的六祖是慧能大师,而且五祖弘忍大师有学生七百多人,更有“十佳学生”各自分化一方。可是上面的行状却清清楚楚的写着弘忍大师唯一的正宗传人是法如禅师。弘忍大师是禅宗五祖,那么法如禅师不用说自然就是禅宗六祖了。

但是,最让人不解,最让人惊异的是,这个行状写在那儿,居然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质疑,更没有任何一个人去反对并且把它用各种方法销毁掉。真的是一个人都没得。

和法如禅师同在嵩山传法的慧安国师一系没吱声,(他们就在嵩山,应该看得见这个碑文的啊。)

稍后不久声势显赫如日中天的神秀大师一系也没吱声。(神秀大师贵为三帝国师两京法主,有人胆敢独占六祖的称号,并且排斥掉神秀大师的传法资格,那还不马上传到神秀大师和朝廷的耳朵里啊。)

神秀大师的两个弟子普寂和义福,在神秀大师去世后,执掌北方佛教,同样声威显赫如日中天,可是对于在自己掌控范围内的这块少林寺的碑文,他们同样没吱声。只不过神秀系的弟子重新提出了一套传承系统,以神秀大师为第六代,普寂为第七代。按照神秀大师和普寂、义福他们如日中天的声势,完全有能力把法如禅师的碑文铲除掉,可是他们都没吱声。

慧能大师此时刚在曹溪开法不久,别说你写个告示说谁是六祖,就是你把传法袈裟拿走了,他也不会心动一下,他也不会眨一下眼。所以,慧能大师也没吱声。即使是后来他的小徒弟神会禅师跳起来拼了老命为师父争夺六祖的名分,也没看见他对法如系提出任何攻击的言论。

即使是拿到了金襕袈裟的智诜禅师一系,也没敢说传法袈裟在我的手里,法如禅师那个六祖是假的。

上面那些老大哥都没吱声,玄赜禅师之类的小师弟们自然就更不会跳起来反对了。

对于法如禅师以禅宗六祖自居,相关各方全部保持沉默,没有一个人跳出来反对。这种情况,在中国这个宗法体系异常森严的国度,简直是无法想象的。须知,后面为了六祖的名分之争,很多人那是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头破血流的啊。

红尘洗梦经过查阅和分析大量的资料,个人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法如禅师在弘忍大师手下学习了十六年,并且一直守候到弘忍大师圆寂,这在东山佛学院那是独一无二的。玄赜虽然也守候在弘忍大师身边,并主办了弘忍大师的后事,但是玄赜只跟随了弘忍大师五年时间,和法如禅师的十六年相比,自然有相当大的差距。法如禅师跟随了弘忍大师十六年并一直在身边,作为弘忍大师的正宗传人,那是绝对有资格的。

其次,红尘洗梦前面也说过,真正的高僧,对于那些外在的荣华富贵尔虞我诈得失是非生老病死等等,在他们的眼里,真的就是身外之物,真的就是粪土,真的就是过眼云烟。如果随便一个称号就能打动他们的内心,那他们也就不配成为什么大师了。所以,不论是慧安国师,还是神秀大师,还是慧能大师,对于六祖名分之争,实在是没有任何兴趣的,不但如此,他们还非常谦让,彼此尊重,兄弟伙关系其实是非常融洽的。比如慧安国师让弟子去找慧能大师学习,神秀大师不但在皇帝那儿推荐慧能大师,更派出自己的弟子到慧能处学习,法如禅师在临终前也留下遗训,要求自己的弟子们前往当阳玉泉寺去找神秀大师学习。而慧能大师也从来没有发表过诋毁师兄弟们的言论。所以,对于谁说谁是什么,这些大师们真的是毫不关心,也毫不在意的。更不要说发起争执进而残酷争斗了。

最后,那就是法如禅师开法时间非常短暂,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而他自己可是在当时最顶尖的禅学大师弘忍门下整整待了十六年才毕业的。所以法如禅师没办法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出来,这也是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在自己圆寂后去找神秀大师继续学习的最根本的原因。

法如禅师的法嗣里,除了嵩岳元珪禅师和写出《传法宝记》的杜朏稍有名声外,别的弟子大都是默默无闻之辈。所以,法如禅师去世后,自然就没有什么人打着什么六祖七祖的旗号到处弘法,到处招人眼目。相应的就不会招来关注招来反对招来攻击。法如禅师的法系因为没有优秀的学生传承,很快的就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了。所以,法如禅师的碑文,就是一个空架子摆在那儿,光有什么六祖,却没有六祖的门人去传法,去光宗耀祖。自然,也就没人会花功夫去搭理那块墓碑了。

法如禅师不仅在身前成为少林寺的宗主,也成为当时北方地区实际上的佛教领军人物,可以说是声名卓著。而且在他快要离开这个俗世的时候,法如禅师更是留下遗训,要求弟子们“而今已后,当往荆州玉泉寺秀禅师下资禀。”由此可见,法如禅师同样是一位胸怀宽广气度过人的优秀禅师。

法如禅师的禅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佛密意,顿入一乘。”这个思想被后来的禅宗南宗进行了深入的发扬,从而为南宗顿悟特色的理论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可惜的是,法如禅师的弟子们,没有一个继承了这种禅法,从而只能让慧能一系一枝独秀且独占鳌头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