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相濡以沫,也可相爱于江湖——读舒婷《致橡树》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髙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从时间维度上看,《致橡树》表现了独立的女性主体精神;从空间维度上看,《致橡树》表现了知识者的启蒙精神;从心理维度上看《致橡树》表现了革命者的乐观精神。”这是吴怀仁对此诗的评价。但我觉得这首诗更是在向我们展示一种新时代女性的爱情观。不过分依赖,不自怨自艾,聚时相濡以沫不据为己有,散了相爱于江湖还是灵魂伴友。

《致橡树》是舒婷在1977年3月一个发高烧的夜晚写成的,深夜的孤独可以把对爱情的渴望无限放大。诗人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该诗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技巧,二是主题。就技巧来谈,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率、直接地抒发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木棉对橡树情感的抒发象征着诗人对独立又深情的爱情的期盼,立意新颖,形象鲜明,富于理性气质,哲理性强。就主题来说:这首诗的主题可从内容上窥探一二。诗人不想做“凌霄花”、不想做“痴情鸟”,不想靠依赖他人而炫耀自己,也不想因为爱着对方就甘愿永远忍受寂寞空虚而渐渐迷失自己。诗人要的是“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是平等的,并非谁是谁的附属品,谁一定要因为爱你而甘愿牺牲。遇到困难我们携手并肩、坦诚相对,相互扶持、患难与共,哪怕“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也没关系,我要的是灵魂的契合和“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可能最好的爱情和婚姻就是这样吧,你有铜枝铁干,我也有红硕的花朵,彼此势均力敌、门当户对,志同道合所以互敬互爱。温锁林说过:“分离”是外在、表象的;“相依”则是内在、本质的。这就是舒婷《致橡树》阐发的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也是这首诗弥足珍贵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我们是两个不同的人,或许我们可以分享喜悦,却未必能替对方承受痛苦;如果我确定爱你,就不仅仅只爱你的身体,工作、信仰连同理想会一同爱进去。哪怕有一天身体分隔,灵魂也永远相依。

豆瓣网有一位网友评论:在那些斗志昂扬与落魄挫败相混杂的岁月里,“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句诗仿佛有魔力,每每在我犹豫、彷徨之际,给我以力量,鼓励我去做一棵与所爱并肩站在一起的木棉树。这是诗的力量,可我们还要记得——实际上木棉树和橡树永远也不可能在一起!木棉,是南方的树,内里中空,既做不了家具,也当不了火柴,最是没用。除了它的花,很漂亮。橡树呢,在《本草纲目》中被形容为“木坚实而重,大者可作柱栋,小者为薪炭”。可纵然千般万般之好,若移置南方也会因水土不服而长得歪歪斜斜,全无北方之伟岸高大。我爱你,可以遥远的爱着你,但不据为己有;可以允许你自由,只和你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自立、自强却不自私,可相濡以沫,也可相爱于江湖,世间最美好的爱情莫过于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咿呀作语阅读 111评论 0 0
  • 今天在创业邦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马铁民的文章,很多人应该对他并不熟悉,但是吃过汉堡的你已经与他建立了某种联系,因为有...
    洗涤阅读 305评论 0 0
  • 今日任务: 1.泛型的认识及简单操作 x.Error和Exception的区别 以及Exception的操作 内容...
    秃头要从娃娃抓起阅读 182评论 1 0
  • 2017年7月27日 每天自问 1.今天留意时间怎么花掉的。 上午,看了行情, 中午,午休 下午,动身去福州坐飞机...
    雪狼K阅读 106评论 0 0
  • 路过一棵树,看见一只浅绿色的蝉,它懒洋洋地趴在那睡觉,我在几秒之间便抓住了它,把它放在袋子里,原想着圈养它,好似豢...
    J蛋垭阅读 27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