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演讲:讲什么故事让你口若悬河,听众如痴如醉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经常有朋友在参加公众演讲的前夕,因为不知道讲什么而连夜发出求救。

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真实的力量

试想一下,如果明天要你分享关于失恋分手的话题,而你从来没有谈过恋爱,面对这样的命题,你会怎么面对呢?

你可能会彻夜翻遍所有爱情小说,抄下听歌软件点赞最高的前100条动情评论,微信群里把所有密友访谈一遍…

然而,在你第二天分享时,听众的反应很可能是不咸不淡,总觉得什么地方还差点意思。

但如果你这两天正与心爱的恋人“闹分手”,面对这个命题,你一定不用草稿,就能随时情绪炸裂、声泪控诉,发誓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而现场听众的“小心脏”,也会跟着你的故事一会甜蜜愉悦,一会跌入深渊,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在矛盾和冲突中,听众实现了与分享人的同频共振。

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尽管两者表达的内容很接近,后者甚至没有抓人的“金句”,工整的排比。但就因为我们有切身的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真实,释放出无与伦比的感染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讲你真正在意的,让你感动的故事

接着上面那个例子,想一想有没有什么事明明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大家却依旧无感呢?

我听过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女孩分享了自己“人工受孕”的故事,她讲述了自己是如何积极备孕、身体遭受试管手术的痛苦和希望,又在几经“空欢喜”后依然无果的经历。

这样看似一个新鲜的选题,在分享结束后,听众反映却很一般,因为她自己也没有很在意这件事。从始至终,这个女孩都在用很平淡的口吻讲述,仿佛讲得是别人家的故事。就算用尽全力后依旧失败,对于她来说也可以云淡风轻,一笑而过。

我在写作中,经常会思考什么话题大家喜欢看,看了有收获。在寻找灵感的过程中,我都会对那些,打动我自己的故事和表达,保持高度的敏感。

比如,看完或听完之后:内心被直击而漏跳了一拍,脊梁一阵寒意,胸中一阵暖流…

细心感受身体的变化和反应,而不单靠头脑的判断。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与其分享成功,不如分享失败

我写上一篇文章后,取了两个候选标题:一个是“克服公众演讲的紧张情绪,这些方法亲测有效”,一个是“公众演讲上百场,说不紧张我一定是在骗你”,抛给几个小伙伴去投票。

结果,很意外,大家齐齐选择了后者。第一标题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志得意满的人在说教,而第二个标题就亲民多了,让人禁不住读下去。

我有一次听几个妈妈聊自己的孩子:一个妈妈说自己孩子钢琴十级,马上就有妈妈说自己孩子网球冠军,后面发言的妈妈就像军备竞赛一样,水涨船高,话题很快就聊不下去了,而且很多妈妈内心受到一万点伤害,只能回家冲孩子或老公撒气。

但如果大家一起“吐槽”或者适度“示弱”时,就很容易产生共鸣、展开话题。比如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或网络游戏,辅导作业鸡飞狗跳…

那这样的分享会不会有点不够“正能量”?

你一定在好莱坞电影里看过类似的桥段?故事开始主人公过着你我一样的平淡生活,但忽然发生了一件重大变故将他击落谷底。这时主角悲伤痛苦,无助彷徨,无数次仰天拷问“为什么,这不公平”,但一切都没有用。于是他痛定思痛,自立自强,释放出巨大潜能,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整体故事跌宕起伏,情节变化剧烈却又在情理之中。比起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思考和扭转的过程更加吸引人。每一次平庸,每一次坠落和绝地反击都让我们感同身受,激励人心。

演讲就是讲故事,故事讲精彩了,听众自然掌声雷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