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拍晨月

图文/莹盈水涧

人静静地伫立在如昨的时空,狗仔小憨憨蹦跳在身后,自己双手高举着镜头,拍渐成娥眉的弯月,拍诗意里的“月如钩”。而此前与日同辉,缓缓西沉,又渐消融于太阳光芒的那轮弯月,似乎诗韵味更浓。

一位大叔,从旁侧身经过,对我之势,迷之疑惑:“拍寡月亮,有啥好看的?你是在学摄影吗?”我缓了缓,顿了顿神,自己竟一时里也回答不上来,唯有一笑而应之。“寡”却实很寡,孤寡的寡,孤独而又淡然。有词“孤月”,也有诗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是无法脱离孤独的味道。

细细地瞅着那轮定格在镜头框内的娥眉弯月,除了那片薄薄的月,只剩一片壁纸净蓝的天空。高空以外,肉眼所不能及的部份,无法在视野里呈现,仅论是看,委实叫人无法看见还有什么其他。细想,天上的那轮弯月,自是拍了又拍,无非是月影面积的变化,天空色调的深浅,月影的浅淡。月影小,若非镜头拉大到尽,几乎只黑白电视屏上的一雪花点,无法定格出清晰的轮廓,若得人猛然一瞧,那就是一张涂抹欠匀有瑕疵的蓝色壁纸。

今晨的月,没有浮云的相伴,也不见亘古相依的星子,偶有一两只鸟儿的嬉戏追逐掠过天空,镜头下,好似划擦着那片薄薄的弯月而过。鸟儿的闯入镜头,鸟儿同月影般大小,一白一黑,倒也成鲜明对比色,镜头追循鸟动,月影移,本静止的画面,好似随即流动起来。

高大香樟的树叶,也落入移动的镜头,横斜的侧枝擦入,蓝天的天空画布,又多晕染上了一点墨色。索性将自己的脚步,位移到树下,找寻自己更理想的角度。透过树隙的穹隆,细细碎碎的叶片,墨色暗绿,对生叶片贴上蓝色天空,多得一份自然之色,此时,所见月影如叶小。但打开已落幕定格的图,一眼首入,仍会是那片弯月之光。拉大镜头的倍数,娥眉弯月的轮廓便清晰出。

不停挪动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弯月在穹空之中的方位也随之而不断的变化着。那一树串钱柳的静伫,随着镜头的角度,与月成功的邂逅了“月上柳梢头”。依此,月上莲雾梢头、月上香樟梢头、月上细叶榄仁梢头……一切皆可奔赴实现。私以为,月上棕榈梢头,最是应得这生活的这方天的风情。

当月影移至,那一树花开灿若云霞的异木棉梢头,那一树带着温暖色彩的黄槐决明梢头,俨然促成“花前月下”。而“花前月下”也总是及容易让人联想到诗和远方,想起《中国诗词大会》上,董卿对外卖小哥的点评语:“诗和远方,不只是花前月下读书泼茶,也不只是喝茶西餐举止优雅。而是身处在困顿和底层,仍不忘抬头看柳梢的月,檐角的星。”

晨风阵阵起,树木舞动,按下快门画面就糊,那几级大风的力量,可是不容小觑。不似腊肠花与风的缠缠绵绵,下一场壮观的黄金雨,异木棉花紧拽着枝梢,岿然不动,少有几片粉瓣,随风悠悠旋转而下。而月仍在异木棉梢头淡定静止着。天蓝、花红飘落、梢头月影,一切色调分明而又灵动,在晨时,花影不似黑夜里的朦胧,有着不同的韵味,一切美意皆是清晰的。恍然一阵,再抬首,月渐没影消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唐诗、宋词、元曲各擅一代文学之胜,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体抒情诗,产生于唐,繁衍于五...
    汉唐雄风阅读 5,476评论 0 5
  • 1.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3.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
    豌豆kiki阅读 7,675评论 0 1
  • 赏花赏月赏生活,学诗学词学文章,且为君狂,且为才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风雅颂。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京》 ...
    黎峰小峰峰阅读 7,237评论 19 26
  • 图文/莹盈水涧 时光的脚步轻盈,岁月悄然走过,时临中秋。天渐高,月上加勒比松梢头。透过高大挺拔地加勒比松树隙,仰望...
    莹盈水涧阅读 4,498评论 6 32
  • 皎皎兮明月 初秋夜,一轮弯月高悬,幽远清亮。春光早逝,秋意并未阑珊,月华如水。月光从窗帘的缝隙中洒进来,一点点淡淡...
    木木的林间小屋阅读 4,25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