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弋一
“如果你对你的人生感到知足,那你就是成功的。因为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找心底的幸福感,你知足了,就会为拥有而感到幸福。”——严歌苓
知道严歌苓,是从《归来》开始的,后来,又看了《金陵十三钗》和《芳华》,我和大部分人一样,是在大荧幕上认识严歌苓的。
后来,因为喜欢《芳华》这部电影,又看过她的小说版《芳华》,有点感叹于大荧幕美化了刘峰。在电影《芳华》里,英雄式的刘峰、因为越战失去胳膊的刘峰,是纯粹的个人英雄主义。但小说《芳华》里的刘峰,也有人性上的不纯洁,他当时确实对郝淑雯有越矩的动作。
小说并没有毁掉我心中的刘峰,反而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了,也能够原谅,为什么刘峰这样的人,会拥有那样的结局。
其实,我很想就着刘峰,聊聊我的父亲。
01
爷爷是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我们那里去的,之所以被下放,大概是因为爷爷喜爱艺术和书籍吧。爸爸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他与姑姑都热爱文艺。
姑姑考上省文工团的时候,爸爸也同时被征兵,但因为奶奶有心脏病,所以爸爸最终选择放弃去当兵,让姑姑去文工团,自己留下来照顾奶奶。
之后,父亲顺利考取省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油画。毕业之后,爸爸被分配到一家西装厂做设计师。
我的童年,是在一间被父亲的画装点满的房子里度过的。
在爸爸在的工厂倒闭之前,我有一段非常短暂、殷实且幸福的童年。但时代的洪流席卷而来,改革开放的同时,也让许多国有企业改制,父亲的公司开始裁员,父亲选择了买断出来。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人生的分水岭是在这里开始的。
父亲拿着买断的钱,出来创业,我家先后在学校和汽车站附近开过餐馆,不过都以失败告终。父亲后来还开过鸭脖店,依旧是失败。
当时,妈妈的公司也要求他们提前下岗。
我的家庭,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变得贫困的。那时候,我正在上我们当地唯一一所私立初中,高昂的学费,几乎让家里倾尽所有。
02
父亲接二连三在事业上的受挫,让他失去了他从小到大的优秀,同时被抹杀的,还有父亲的自尊。父亲的脾气,就是那个时间段变暴躁的,他开始酗酒,开始颓废,有很长一段时间,父亲在我心里,是坏人的形象。
那时候,父母开始频繁争吵。我的整个初中,都是在父母的争执中度过的。那是我人生中,截止目前为止,最黯淡的岁月。
与父亲的沉沦不同,做党政工作出身的母亲,很快振作起来。一天,当她为没有工作而一筹莫展地走在大街上时,她看到一家保险公司上的招聘启事。
妈妈后来是这样跟我讲述当天发生的事的,她说:“公司领导说,我们这招聘启事,贴出去一周了,结果就把你招来了,这可能是缘分吧。”
之后,精于演讲话术的母亲,被公司培养成讲师,再后来,在那个保险还没有被整个社会普遍接受的年代,母亲开始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
父亲当时当然是不能同意母亲的选择的,他性格固执、保守且执拗,他看不惯母亲为了拿到单子去低三下四地跟客户喝酒。父亲觉得,母亲这样做,让他也很没尊严。
03
我记忆中,父亲自己做过一段时间室内装潢,当时非常流行在家里陈列京剧脸谱。父亲就带回来彩色沙子和铜丝,用气味浓重的胶水,粘着那些京剧脸谱。然后再装裱,再卖出。
但收入真的太微薄了,是以单个的收入来计算的。后来,父亲放弃了这份辛苦且收入极低的工作。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父亲日日待在家里,一蹶不振。这样的日子,大概度过了三个月到半年。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最终进入到跟母亲不同的保险公司工作。
从那时候开始,我的父亲才开始逐渐理解母亲。但这个过程太漫长了,大概有足足四年左右的时间。
我高二开始,家庭的情况逐步改善,整个家庭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04
其实,我的父亲,年轻时也是刘峰那样的人,他受尽表扬,帮助同学,为人正直的有点“一根筋”。但父亲的不懂回转和他过分要强的性格,导致他的人生之路非常不顺利。
前段时间,父亲跟我说:“你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很好。你年轻,还能折腾,还能犯错。爸爸现在老了,没办法折腾了,倒了就站不起来了。爸爸后悔,年轻时没有坚定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段人生,如今我很少提及。父母这段经历的存在,直接关系着我家后来的走向。但我也感谢这段经历,让我在年少体味贫穷,也让我在年少时变得情感细腻且丰沛,因为很多话无人诉说,所以都写出来,也培养了我对于文字和文学的热爱。
生命中走过的每一段路,都有自己的道理。我们不必为父母不尽人意的人生而感到难堪,因为他们也与生活搏斗着,也在生活中踏出属于自己的路。
我们是第一次做孩子,要求父母无限纵容我们。但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我们也应该更多的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会人生的艰辛。
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错都能被原谅,唯亲情永远流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