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到了,即使身在国外交换,也能明显感受到国内同学们严阵以待的氛围。
毕竟是top2,平时看过去再普通不过的小男生,竟然是某某系大神,“唰唰唰”本科期间就发了文章,坐等收各大名校offer。或者是某姑娘忽然晒了新买的包包,从其他人口中才知道她早从大一开始就积极找实习,现在已经基本正式确定要做“金融民工”,只等毕业就能正式入职。或者是惊闻某个好友托福GRE考了神一般的高分,或者谁又悄无声息的找了万里挑一的实习……这些例子或许极端了些,可是当大家纷纷申请那些我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觉得遥不可及的学校、做着我想都不敢想的实习的时候,不是不惆怅的。
我遗憾的是,我和你们有时间差。
我从来不嫉妒你们的才华,也真诚的为你们高兴,三年多的时间,你们完成了如此多让人惊叹的事情。或许有人会嘲笑你们是书呆子吧。暑假高中同学在玩耍的时候,你们顶着北京的骄阳奔走在新东方的路上,只为大二开学前刷出一个不错的托福成绩。或者是周末别人放松的时候,你们在实验室熬夜到凌晨,只祈祷这次的实验结果是对的。三年来点滴积累的努力,滚雪球般越来越快。不经意间,你们已经跑了好远,尽管我也在走,且越走越快,我们之间的时间差却越来越大了。
从前的我会推脱,给自己的借口是“基础不好”。是的,我的底子是没那么好,沿海省份的大多数同学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英语已经达到了六级水平,上大学就直冲托福而去了,而我那时候大概还在四级水平线上挣扎着吧。还有阅读量的问题,家里两个大人都是工科生,自从选了文科之后,除了上课听讲、使劲做题之外,没有认真思考过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的问题,顶多也就读读小说看看名著,至于人文学科的基础素养,那真是一点都没有的……不仅仅是学科上的差距,还有能力和见识上的“基础不牢”。大学中对我意义最重大的社团是提琴社,可是我连10级都没有考过,自初二以后更是再也没拉过琴。至今还记得,大一小蜜蜂带大家去买琴的时候,我时隔多年再碰琴,拉出来介于“噪声”和“音乐”之间的东西,那种窘迫又欣喜的感觉,永生难忘。那个时候,排练时坐在我旁边的姑娘轻松准确又完美的拉完排练的曲子,我实在是羡慕的要死,女神的形象就是在那时树立的(后来我们变成了好基友我才知道她内心深处是个逗比)。还有第一次在历史系上课的时候,老师口中应当是“耳熟能详”的历史学家,我基本上一个都不认识,而周围的人频频点头,仿佛了如指掌。当时就觉得汗颜,深深怀疑自己是个没文化的人。
大一大二的时候,晚上有时候会深深的叹息,觉得自己进入这个园子完全是出于幸运和巧合,一不小心见识了这么多大神,才感受到自己的浅薄。我的身心往往在两个状态间不停的切换。一方面知道自己有差距,要奋起直追,因此总是鼓励自己要努力要奋斗,向我心中的目标人物们靠近;一方面由于能力所限,确实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别人的水平,因而胆怯并逃避。仍然记得初入园子的那个深秋,第一门期中考就挂掉了,只差一分,拿到成绩以后就难以掩饰自己的失落,走出三教的门,在未名湖绕了好几圈,最后在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嚎啕大哭,那个年纪的中二和骄傲一天之内全碎了。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要么就疯狂的睡十几个小时,要么就干脆翘掉让我害怕的那节课,一个人窝在寝室不出门,疯狂的玩游戏或者疯狂的看电视剧,面对室友关心的询问就搪塞过去。好在我还会觉得不安,这种状态持续几天也就过去了。可是这几天中落下的进度,却有加深了“我和别人有差距”的感觉。总之,那两年,我大概就是在“我好自卑”和“我要努力”两者之间不停切换。
日子就这么不温不火的过着,我的绩点不高不低,一直在中游波动。没有触底,所以没有一夜之间的大彻大悟,但也并不厉害,没有收到过什么赞扬。我满眼看到的都是特别的人:绩点高的吓人的家伙、拉琴拉到演奏级的家伙、性格逗比实际励志做PHD的家伙、参加北马成绩还不错的家伙。有人说燕园陷入了“唯绩点论”,我却觉得,燕园是“唯厉害论”,就算你在学业上并不厉害,只要在某一方面超乎常人,就能收获一大堆的“我靠这个人好厉害”。可我好像不太擅长这件事情,一切都是中游,在“凑合”和“挺不错”之间徘徊。有人说,在燕园要学会做一个平凡的人,可我觉得,我不是平凡,而是平庸。
这种略有自卑的心态,导致了我态度的极端化。听到某人考了很好的分数,就腹诽“一定是个读书机器”;某人拿了实习,就内化为“嗯,毕业就去当赚钱机器也没什么意思”;甚至有的时候看到校友在知乎上点赞数很多的时候,也会觉得“他只是写的答案长,没什么意思”。我知道这种“合理化”已经扭曲了,内心在“你不要自欺欺人”和“唉我自我安慰一下也没什么不对的”。
我想,我和你们之间的时间差,不仅限于“基础不好”而已。
如果我在开学之初,就能有你们那样的精神状态,该多好呢?刚上大学的时候身上的中二和骄傲并没有褪去。我来自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成绩一直不错,虽然知道自己并不是最厉害的那一小嘬人,自诩也是“还算厉害”的那一批,以为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在燕园过关斩将,就算不能混的风生水起,至少也会让人有所羡慕吧。彼时并不知道脚踏实地的意思,也不知道“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还觉得智商是衡量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结果被狠狠甩了一巴掌——我智商大概是够不上燕园平均水平的,努力程度也跟不上。
你们,在经历了高考的洗礼之后,仿佛完全没有放松的意思,直接朝着更远的未来拔腿就跑了,而我还在未名湖遛弯四处看风景呢……慢慢摸索,慢慢也学到了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努力。原来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生活中的学习计划、学期目标,也被我运用起来。上大学之前觉得大学生活就该浪荡一点,但是遇到你们之后,我也开始周末偶尔全天泡图书馆,不带手机不带电脑,去教参阅览室认认真真读一天文献。寝室姑娘每天雷打不动七点以前起床,就算前一天三点钟才睡也是如此。我虽然是个嗜睡如命的懒虫,但一个学期总还是有那么一段时间,受她感染,起得很早。另外一个室友是“书友”,寝室里属于她的空间都堆满了书,我一度以为她只是痴迷于买书,直到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她真的是特别热爱读书这件事,无论是否与学业有关,都要拿来读一读。每天出寝室,经过她的书堆,总是提醒自己“人家这么好看了还这么用功,你人丑就要多读书”。
潜移默化的,你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深深影响了我。回头看看,也不太敢相信自己竟然做到了这么多。不过三年,却像脱胎换骨一般。我渐渐变成了一个踏实的人。仍旧做不到每天早起,仍然时常会有低潮期,可是我也终于有种找到了前进方向的感觉,不再为其实根本不重要的事情没有做好而烦恼,自己决心要做好的事情,会不看别人的眼光也不管别人的步伐,努力去做,即使结果不乐观,过程有收获也非常满足。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那种在极度鸡血和极度自我怀疑中徘徊的状态了,慢慢了解到,只要方向正确,手头的事情绝对没有想象中难,只要动手,就接近完成了。我不再自卑,因为我知道,自己虽然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可是我已经在努力发展我的技能树。我也做了一份实习,无论是人际交往能力还是对社会的认识都飞速成长。你们三年前拥有的那些我羡慕不已的东西,慢慢的,我也有了
我只是遗憾,我与你们有这样的时间差,没来得及告诉你们,我也愿变得优秀。三年前的你,或许能和我现在打个“平手”,可是我没来得及和你们一起真正“交手”,就已经要别离。
可我也感谢你们,让我与从前的自己有了时间差。你们奔跑时带起的一阵风,刮走了我的迷雾,好像也让前路更明朗了一些,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往前跑了。
至于追不追的上,谁知道呢,反正我在跑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