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由泛微收集整理编写而成,旨在阐述对档案及档案管理的历史回顾与认识。
(六)汉代时期的档案
1、汉代政治家萧何
萧何为沛县人。在秦沛县县吏任上曾利用吏事之便,保护过刘邦。对后来担任亭长的刘邦,也常给以帮助。秦末,他佐刘邦起义,荐韩信为大将,招幕士卒,筹集军晌,支援作战。
相传,当刘邦率兵攻占秦都咸阳后,将士们纷纷争着去找皇宫的仓库,各人都拣值钱的金银财宝拿,闹得乱哄哄的。只有萧何不希罕这些东西,只有萧何一不看金银,二不看美女,他专程赶往秦丞相府和御史府,把二府所藏的秦朝律令、图籍等珍贵资料拿到手中。这可是可以按图索骥的国家机密文件,掌握它如同掌握了最重要的情报,比珍宝不知要珍贵多少倍去了。
萧何认为还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档案和书籍。萧何十分清楚,前朝的治国之道,安郑之策,全国的政治、经济之变化,地理山川之所在,档案和书籍中均有记载,这些对于一心想平定天下而建国立业的刘邦集团,是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无价之宝。
收集整理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萧何没有将苦心收集到的档案束之高阁,而是积极热情地予以开发,不失时机地提供利用。由于秦王朝刚刚灭亡,新政权百废待兴,萧何收集整理的档案在西汉的统治者刘邦“继承秦制, 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资政襄助作用。
随后楚汉之争,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当时萧何担任刘邦的承相,由于萧何手中拥有秦朝留下来的各种档案文献材料,所以刘邦完全清楚全国各地的军事要塞、人口、物产、人民生活等情况。刘邦联合各地诸侯攻击项羽时,萧何留守关中。由于萧何非常清楚关中的人口情况,于是就按人口征缴粮铜,由水运辗转供给军队食用。刘邦的军队屡次有整批的士兵逃亡,萧何则根据关中的人口情况,及时招募军队补充汉军的缺额。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