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机器猫》中的一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晚上,大雄由于生病无法做作业,便拜托了哆啦A梦,哆啦A梦本不同意,但为了大雄许诺赏它的心爱的铜罗烧,还是满口接下了任务。然而作业确实多,大概得做两个小时才能完成。为了提早把大雄给的作业做完好早点休息,晚上7点多时,哆啦A梦想了一个“巧妙”的主意——利用时光机,将今晚8点、10点、12点、2点、4点的自己一一叫来,大家一起合作,果然一会儿就完成任务了。哆啦A梦感觉好轻松,这主意真不错,终于可以早早休息了,于是安然地香香甜甜地睡下。结果睡下不久,8点时就被之前的自己开时光机过来叫起来一次,10点又一次,然后12点、2点、4点……无奈的哆啦A梦只好一次次地从被窝里爬起来加入之前那个“团队小组”中去。每次起来都更加疲惫,效率也越来越低,最后,简直要精神崩溃——4点起来的那个哆啦A梦甚至想杀了昨晚7点的自己。终于,哆啦A梦的“天才方案”以自己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精疲力竭的失败结果而告终。
这是个奇妙的故事,然而我们难道不是很熟悉这样的情景吗?每次当任务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常会对自己说:算了,今天先休息,放松一下,等让明天或以后的自己再来做今天这些剩下的任务吧。我们聪明的“未来任务分配法”总是让我们放松得心安理得,以无数个未来之“我”来承担今日之耽延。其实那些看似未来的“我”又何尝不真真切切地就是我自己。
而看不透这点的,注定要酿一场时光机的悲剧。
“先明日之忧而忧,后明日之乐而乐”,才是享受时光的真正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