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书店翻到一本批评教师的漫画。书中基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对老师的不满:师德败坏、体罚学生等等。它用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好的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和一种对老师的抵触。如果放在几年前,我也许也会跟着搞笑的情节大笑,并和朋友吐槽对老师的不满。直到有一天“长大后我就变成了你”。
我是那种从小到大就排斥老师的人。小时候,因为成绩不够优秀,我从来没得到过老师的重视,也很怕与老师相处,尚在懵懂之时,就对老师有种深深的惧怕。因此,在我的职业规划中,教师从来都不是我的选择。但毕业后,我却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走上了教育行业。
这个行业很怪,它被人们赋予了无限美好的词汇,同时又被人们深深痛恨。我的很多同事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都感到很无奈,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媒体常常要抓住一些负面报道来贬低一个行业,而这个行业的大多数还拿着微薄的工资孜孜不倦地为祖国培养下一代。在这里我想说说我的故事。
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市重点小学。教授的科目算是副课,也就是除了语、数以外的科目。在很多人眼里,这应该是一份很轻松的工作,副科嘛,随便教一下就可以了,方正又不用考试,上课肯定没人听,我们以前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但作为一个有有理想、有追求的当代青年,我对这份工作还是给予了很多很美好的期许的。我对自己说,我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美好无憾的童年,要让他们感受到课堂的乐趣,要公平地对待他们……在上第一节课之前,我甚至整整备了一个星期的课,我希望在职业的开端有一个完美的亮相。
但这个亮相不到两分钟就宣布失败了。孩子们在课堂上乱讲话,甚至在教室乱跑。我很难开展期望中的教学活动,经过几节课的磨合我才发现这些孩子们已经不是当初的我们了。在他们眼中老师已经不是权威的代名词了,这些人只不过是不需要“认真上的课”的老师。我对自己的表现很失望,我试图和学生沟通,跟他们谈尊重,谈理解,但他们的表情很迷茫,很不屑。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师告诉我:“不用浪费时间了,赶上教学进度才要紧,本来课时就不够。尽量让那些想听的学生能听明白就可以了。”我开始不愿意,但后来试没了各种办法的没效果之后了,只能听老教师的意见了。
有些人可能会跳起来反对:“你怎么连纪律都管不好。你这还叫老师吗!”对这一点,我不否认我有一定的责任,对于一个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管理班级纪律的确是一个坎,我也在不断的自醒。但是随着经验的增加,以及与学生、家长、同事的交流,我发现一个班级纪律好不好,除了在于老师的管理外更重要的在于家庭教育。我记得在我们小时候,虽然有不喜欢的课和老师,但是都会乖乖的听课,因为在入学前父母就会告诉我们“遵师长,重礼仪”,这不就是我们中国的优良传统吗?但是现在很多孩子却没有这种概念,不管他们读再多的三字经、道德经,他们的眼中都没有尊重。为什么?因为父母就觉得你不需要尊重。开家长会的时候,你不是班主任,不教语、数,他们都懒得多听你说一句,一切都为利是图,他们选择了只用分数说话。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我常常发现有学生带智能手机来学校,甚至是苹果6s,尽管学校一再发通知给家长不允许带此类手机来学校,一是怕丢失,二是怕影响学生学习。但是有些家长就是置之不理,你从这些学生身上甚至能看到他们家长的影子,小小年纪学着大人的样子就把“苹果”往桌子上一拍,傲慢地吵老师嚷:“我这可是6s,你收了我手机,弄坏了,你赔得起吗?”这不是书上听到的笑话,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事情。
如今,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不信任越来越深。很多家长都深信与教师维持良好的关系就是要靠“送礼”和“红包”,大家一边抱怨着师德的败坏一边拼命想用自己不耻的行为锁住老师对学生的爱心。这种怪异的关系也许双方都有错,但是竟然发生了,那我们只能想办法去解决。我想起我刚参加工作时候的一件事,一个老师重感冒,下课后她收到一条家长的微信:“老师,您好!昨晚听孩子说您感冒了,她很担心,您上课辛苦了,注意身体。谢谢!”短短的一句话,微信后面也没有红包,那老师却红了眼眶,她说:“辛苦了半辈子,最想要的就是这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