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宿舍市场,偶然发现了海阳喜饼。
喜饼,又称火烧,是海阳的地方特产,具有独特的风味。在海阳的婚嫁风俗里,青年男女结婚时,双方分发给亲戚朋友的礼物中,喜饼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食品,代表着喜庆、团圆之意。
很多年来,我是拒绝吃喜饼的。因为我吃伤过。
同时吃伤了的,还有茶叶蛋。
因为,这两样东西一上线,就想起我上学时赶火车的情景。
那是三十年前,我去外地上学。坐火车,绿皮火车,京沪线,车少,人多,永远人满为患。
每次开学,爸爸妈妈将我送上站台。提着大包小包,手拿车票,上得去车就全靠运气了。因为,似乎每个车门都站着一个凶神恶煞的乘务员,他们被人群挤到变形,一面是下车旅客下不来,一面是上车乘客上不去,而他被挤在中间维持秩序,怎会不气急败坏?那时候的车厢严重超员,估计也有定员吧?上不去时,列车员竟会站在车门把人往下踢,关车门,不让人上了。我只能碰运气从车门上车,而大部分壮汉都会把行李从车窗塞进去,人也从车窗跳进去。这对于我,属于高难度动作,只能望窗兴叹。
幸好,每次我都能安全上车。
即使这样,那以后的许多年,妈妈都留下一个后遗症:只要听到火车汽笛声她就会紧张出汗,想上厕所。都是送我赶火车吓得。
总算上了车,松了一口气。上车后,不管春夏秋冬,雷打不动一身大汗。然后,就是六个小时的煎熬。
火车里总是那么多人:座位上,过道里,卫生间,盥洗室,有时候乘务室都是旅客,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在旅途?车厢里的气味可想而知:烟味,汗味,臭脚丫子味,饭味……想一想就上头。
这样的环境,没办法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女子。因为学生永远没有坐票,你哪怕只想安静地站一路,都很难。总有小站上下车的乘客,提着大包小包让你借个光,还有“瓜子花生矿泉水八宝粥”的售货小推车不厌其烦一遍遍从你身边经过,勤劳的乘务员不知道要扫几遍地板也到处杂乱无章。
这一路,不管早中晚,也不论白天和半夜,尽量不喝水,因为卫生间永远有人,有时候不止一个人。不是在上卫生间,只是其他地方站不开。但是,吃饭有时候不能克服,因为车马慢,肚子饿了,总要吃东西的。
为了车上吃东西方便,妈妈总给我准备方便食用且不洒汤、不易变质的食物,所以,那时候带的最多的就是喜饼加茶叶蛋。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条件,能吃上喜饼的孩子应该不多吧?又甜又香的喜饼,加上妈妈亲手煮的茶叶蛋,怎么吃都该是美味的呀!但是,试想,那个嘈杂的环境中,那个充满味道的密闭车厢里,再好吃的美味也会变成灾难。因为条件反射,一看到喜饼和茶叶蛋,我就身临其境般感受到那令人焦虑的气氛。从那以后,我再不吃喜饼和茶叶蛋,恶心,难以下咽,本能地抗拒。
很多年过去了,我还时不时想起挤车的那段时光。现在,交通出行便捷舒适,高铁出行就像坐市内公交一样便利。好多城市之间朝发夕至,不用再承受坐夜车的苦恼。车厢内整洁温馨,车上的餐也美味多样,不需要带快餐在车厢对付了。感谢强大的祖国,带给我们日新月异的舒适体验。
看到喜饼,试着买回来尝一尝。嗯,传统食品,还是那熟悉的味道。但是,它香香甜甜的,没有了记忆中车厢里的味道。食物,是有记忆的,要不,我怎么会那么多年不吃喜饼?然而,记忆也会选择性遗忘,如今,它只留下它原本的味道。
这是一个食物的故事。我爱做饭,还爱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