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最新的一张图片,是我晚饭后写的一张书法练习。我最近在临写王羲之的《乐毅论》,本来是小楷,我买到的是放大之后的字帖,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书写的一些细节。到今年的4月1日,我习字整一年了。加入了一个书法群,以自己临帖为主,每周有老师点评。当初就是为了督促自己养成习惯才入的群,现在看来目的已经达到。
关上书房的门,打开音乐,点燃沉香,铺纸磨墨,与自己共处。这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
从最初的《峄山刻石》《三坟记》《城隍庙碑》,到后来的《张迁碑》《礼器碑》,再到最近所写的《乐毅论》,我遵从着从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的一个过程。当然这并不是必须的,只是我想沿着这样的一个脉络体验下来。
中间写过几天《九成宫》,很崩溃,放弃了。又写了一段时间的《颜勤礼碑》,但是想把隶书写得更好,也放弃了。这次写《乐毅论》,准备先临完一遍再看情况,老师的建议是以隶书为主,尽量把汉碑全部临一遍。这样算下来,又要一年的时间吧。书法本来就没有速成,我也不是为了成名。书法群里的姐妹们有个十年之约,希望我能够坚持到那一天。
享受我所选择的生活,对于无法改变的状况,尽量去接受。
生活中有一些小困境,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能量去化解。
书法绘画喝茶写作,这些都是我的能量补给站。
感恩所有的遇见。
以下来自菲朵:
进入相对稳定的书写期以后,可以在生活里逐渐加入其他的元素。比如:散步、跑步、摄影、瑜伽、舞蹈等,用外在体验来丰富内在的精神生活。外在的直接、醒目和热情的能量,可以填补持续内在书写带来的孤独感。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谈起的“平衡”,允许自己享受孤独,但另一方面,也需要给自己注入好奇心和热情的动力。两种能量都需要,缺一不可。 在我自己的生活里,除了日常生活,主要选择了摄影、书写、长时间步行。摄影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非常方便,它和疗愈书写有异曲同工之处,一个是回到自己,一个是走向外界,它们是好搭档。很多年以前,我给自己的拍摄风格起了一个名字——止疼片。
对他人的评判事实是个伪命题。除了社会制度和规矩本事,我们指得是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思维体系,以及每个人的脆弱。这种脆弱除了表面指责,更多的则需要同理心。我们当然可以继续去批判社会,批判身边的人,批判绊倒我们的石头,批判阻断我们河流,批判天气和空气污染,批判无素质的邻居,批判自私的老公,批判霸道的母亲,批判不近人情的领导,批判猪一样的队友,批判不讲道理的公婆,批判软弱,批判别人的无觉知……但是一切的批判,依然无法为我们自己带来安慰。那无非只能表示“那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 书写就像手术刀,解剖的是自己,拯救的也是自己,那个力量完完全全来自于你自己。每当心中升起一个情绪或者判断,请珍惜这个瞬间,看一看,停一停,想一想这个念头来自于何方。有趣的是,当我们深刻地看到自己,接受自己,并承担了属于自己的责任以后,你会发现无论这个世界发生什么,我们内心的平静都不会被搅乱。
Day24 4月7号课题:(请于4月8号上午十点前分享)
请打开你的手机相册,以最新的一张图片为主题,用15分钟时间进行自由书写,交作业的时候无需交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