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3学员育儿问题

1、两岁一个月宝宝,喜欢随时抓小猫尾巴,倒吊起来,猫咪惨叫乱抓。我看到就忍不住大吼她,宝宝满脸“好有趣”。

每天上演的惨剧如何避免[擦汗]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对于父母,头等大事是孩子的安全。”

其实,猫的尾巴被抓起来确实很好玩,但是被猫咬到或者抓到就得打针……

回归主题:两岁是处于儿童自我控制的早起,这时候的孩子正在学习怎么顺从承认的要求。

他们会揣摩养育者的心愿和期望,并能遵守简单的要求和命令。

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延迟满足的任务,让他们在一个地方等一段时间才能去做一件有诱惑力的事情。

1)比如你可以说:“宝贝,我们先去看故事书,等下才过来玩猫。”(语气要温和,而且提前提醒)

或者直接用一个诱惑力刺激的物体(比如一个会动的皮球)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2)利用安全系列的绘本告诉孩子,抓猫的尾巴会被咬,咬了之后要打针。

3)用手偶跟孩子假装游戏,左手右手各一只手偶,然后自己编故事,用这个故事告诉孩子道理。(估计孩子会更感兴趣记得手偶互动游戏)

4)耐心,一定要耐心!因为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模仿你。


2、10岁大的小女孩慢性子,总是不做作业,上各个科目的课也不听,身边的无论谁跟她交流沟通,常常不回应,就静静地在那里,平时爱玩小玩具折纸等,这时才有笑容,其它时候就是一副可怜无辜的表情,这是什么情况?怎么办?

小学期的儿童对自己的认知是通过别人和社会环境来获取自己的信息。所以。孩子出现这种状况,有几个因素:

1)父母教养方式不恰当导致的

有些父母会控制孩子,代替孩子做决策,传递给孩子一种与低自尊有关的无能感,或者对孩子进行否定和贬低。

还有些父母过于放纵的教养方式,让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感。

2)成就归因(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勤奋对自卑)

因为在小学时期,孩子的自尊个体差异逐渐稳定下来。有些学生因为自己成绩或者一次的失败造成“习惯性无助感”,这样会导致孩子焦虑,充满自卑,不敢尝试任何事情。

这时候,身为父母或老师,一旦发现孩子习惯性无助,要用成长型思维模式鼓励孩子,对孩子表达温暖以及对孩子能力的信任。

3)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低

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在调节情绪的两种方法进行转换,一种是看到问题就解决,另一种是把内心的想法隐藏起来。

这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建立起自信。

比如在让孩子帮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

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积极的跟孩子互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晴 张荣轩妈妈 亲子日记第4篇 今天早上我一起床,便见窗外白茫茫的一片,雾...
    爱意暖人心阅读 225评论 0 1
  • 毕业返沪首日,走和回都是发生在夏天的故事。 即日起,或文字或图案来分享我的故事…...承蒙厚爱! 第一天说点什么呢...
    博雅简书阅读 154评论 0 0
  • 是梦,就该醒来,我们相爱多少天,错了,我们相识多少天,大概很久,不然,你突然就隔断和我的联系。
    蒲公英想念的爱阅读 221评论 0 0
  • 大家好,我是小范。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便利科技》 在我开始之前,我想先问一下在座各位,在场的每一位身上大概都有一样...
    GerysonFan阅读 33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