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涨船高与竞争意识

上课时让学生分享关于店铺定位的想法,然后设置了提问环节,目的是通过提问,让更多的人来思考这家店铺盈利的可能性,以及后期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提前做好准备。

有一个小组打算做香水,她们分享了自己的创意后,就迎来了一大波问题,从货源到定价到如何保证正品再到消费者用了过敏等一系列问题。分享的小组说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她们说这是她们的秘密武器,暂时保密。

对于学生的想法,我向来支持的多,打击的少,生怕自己浅薄的人生阅历一不小心浇灭了任何一个孩子的创业热情。

课间时间,几个女孩子找到我,叽叽喳喳说了不少。大概意思是,夏天到了,她们想到了做香水,来减少异味,但是班上另一个小组听说了她们的创意,受她们启发,那个小组决定卖止汗喷雾。

止汗喷雾是在出了汗之后喷,而香水是要在洗澡后未出汗时喷更好。从她们自己的定位来看,似乎两个小组的产品虽然相似,却又不太一样,算不到抄袭。

可是香水小组的成员表示很生气,所以课堂上当别人问道她们问题时,她们不太愿意回答,因为这是她们的商业机密,她们不希望再被别人抄袭。

我倒是很理解她们此刻的心情,读书时老师常说水涨船高,那个时候不太理解,但有同学问我问题依旧毫无保留告诉别人,那是因为讲过一遍自己印象更深刻,同时教会别人一道题,自己也会有优越感。

只是我一直搞不太清楚,为什么我的竞争对手进步了会对我有好处,为什么我要追求水涨船高?

如今在中职学校,成绩竞争似乎没那么激烈了专业课上,能遇到这样正面的较量,我倒觉得这是件好事,至少学生在乎我的课,才会不愿意被人模仿,不愿意被超越。

那么该如何引导她们正确的看待竞争关系呢?

我想到了前阵子看到了一篇文章说斯坦佛85%的学生都有过抑郁。因为在顶级名校,因为竞争对手从全市到全国再到全世界。跟那些天才比,受到的是智商和家庭条件的双重碾压,能够健康下来的,一定是真正的勇士。

可是为什么不换一种心态呢?既然进来了,那么自己就是这顶尖小集团的一员,即使是倒数,那也是凤尾。只可惜,我们的教育,从小分数的排名都在处处讲竞争,和他人竞争,山外永远有更高的山,做不了最厉害的人,摧残的是自己的身心,引发的嫉妒心更有可能带来灾难的后果。

所以要培养孩子积极阳光的心态,除了跟自己比,还一定要有水涨船高的合作意识。

里德利在理性乐观派中,说到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也许我们现在知道的某一个伟大的定律其实只是受了另一位不知名的研究人员的启发。那么,这对于那位寂寂无名的学者是否公平呢?

看似很不公平,可是,即使是那个寂寂无名的人,他的研究也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的,那么如果一层层追溯下去,就没完没了了。人是社会动物,因为某一个人的发现,启发了另一个人,整个社会进步了,这不是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当然,这样的话,跟学生讲,他们也行会不服气。我也看重保护版权意识,如果两个组都做香水,那很明显有一个组是抄袭,可现在另一个组独辟蹊径做了止汗露,可能就是创意上的超越了。香水组之所以会生气,那是因为她们也意识到自己被超越,所以才会有被侵犯感。

如果她们一定要和止汗露组死磕,竞争到底,很有可能会像课堂上那样互相攻击 结果大约会是两败俱伤。倒不如寻求合作,或者顺着止汗露这条思路发散下去寻找更好的出路。

成长路上一定要感谢那些曾经的竞争对手们,是他们,鼓励我们走出舒适区,去探索,去进步。

所以,这就是水涨船高,当大家都进步了,你会有更强的动机去努力。当大家有很多好的创意时,又会激发你内心新的灵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