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游戏可以一直伴随孩子的童年,那么等到孩子长大后一定会说:"我有一个天堂般的童年。"
游戏当中所激发的活力,产生的亲密感,可以缓解我们的压力,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亲情。在社交过程中,游戏会激发孩子随时随地合作的勇气和自信。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不仅要学习育儿知识,还在于,我们用心去感悟,体验生命的乐趣与活力。那就做一个拥有游戏力的爸爸或妈妈吧!
一、跟着笑声的脚步,设计你和孩子的游戏
童年最经典的游戏之一就是躲猫猫,无论多小,无论多大,孩子都特别喜欢,当你消失后不断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惊喜不断被重复,放大,他知道妈妈即使消失不见,但是一直存在的,对他的安全感的建立非常有帮助。
在孩子出生的几个月时,我们就发现孩子特别喜欢我们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只要一玩,就会咯咯的笑个不停。当孩子1岁多后,基本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躲猫猫游戏我们需要设计些花样,比如利用熟悉的地点来捉谜藏,或者利用绘本的力量。
《猜猜还有什么》系列就很有意思,出自加拿大国宝级绘本大师之手的好玩有趣的认知纸板书,从前往后翻,每一幅画面里会多一件东西,让孩子猜错还会有什么,培养他的想像力,从一只狗开始,绘本大师罗杰·巴克用他魔法棒一样的画笔逐渐打开孩子的视野,从第一页到第十页,越来越丰富的画面蕴含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设计模式开启:
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从后往前读
试着回忆一下少了些什么,猜猜少了什么,当孩子猜对时,他会希望游戏继续下去,我们就再往前翻一页,看看又少了什么,对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培养很有帮助。
我们可以带着孩子编故事
因为他没有诉说情节,只是简单的描述,所以你可以说上句,让孩子结合图片说下句。
带孩子一起数数
点数法是我们带着孩子接触数学概念启蒙方法之一,《猜猜还有什么》每一页图片上有一件图案,数数看到最后画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图案。
.....
比起空手套白狼,用绘本设计游戏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二、不得不说的打闹游戏
孩子打闹有时是为了寻开心,有时是为了控制自己的体能,有时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好斗行为。那些喜欢打闹的孩子,需要我们设计体能游戏,指导怎么玩打闹游戏,才能将他们的恐惧、犹豫、冲动、愤怒等等这些情绪合理的释放出来。
**
孩子在学会打闹时不仅在练习攻击能力,也在练习约束和控制。他们探索的时候其实是在尝试肌肉和手的力量,探索冲突,结盟和策略的复杂性。假如我们不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他们就会在真实的场景中练习。**
如果我们在身体上和情感上都跟孩子站在了一起,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压抑在愤怒,恐惧,沮丧或寂寞感觉底下的,是一个乐于合作,充满爱与喜悦的人。和孩子对抗打闹,可以帮助他们找回自我。-劳伦斯.科恩
如何实际操作呢?
设定基本规则:
不能打,不能踢,不能咬,不能捶,不能卡脖子,但能推拉;
基本规则要经常提醒孩子,因为孩子的自控力需要一点点培养;
你和孩子打闹的时候,不能嘲笑或讽刺孩子;
商定个暗号可以随时终止游戏;
你可以跟孩子说:“我们玩摔跤吧!你可以试着用力把我压倒,然后试着爬到我的背上,让我的肩膀着地。”
发掘任何可以联结的机会
休息时拥抱;
孩子破坏规则时,跟他聊聊他当时的感受,而不一定要结束游戏;
多加练习,就可以用轻松的方式制定规则再次玩打闹游戏。
寻找机会帮助孩子增强力量与自信
教会孩子使用力量,不需要伤害其他人;
运用身体比运用计谋更能让孩子体验到身体和心灵的能力;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能,提供适当的难度和阻力;
孩子如果被束缚时,鼓励他们用力挣扎,这样可以释放出那些一直以来导致攻击好斗行为的深层感受。
仔细观察,让孩子赢
偶尔使用提升信心的速效药:如果孩子对身体接触保持犹豫,可以让孩子戳你一下,你要像个演员夸张的倒地,哎哟哎哟喊不停;
如果孩子眼睛不看你,只是沉浸在又踢又咬中,这是要把节奏放慢,试着吸引他注意力,先做一些身体的接触,然后再开始打闹游戏;
孩子赢后,要为孩子欢呼雀跃。
三、尝试用游戏来解决矛盾
只有卷入争端,孩子才能学习如何解决争端;只有先被大家排斥,孩子才能学会如何加入集体游戏;只有当玩伴中有意见不同者,孩子才能拓宽人际交往的策略;只有在游戏中遭到拒绝,孩子才能学会如何让自己更有说服力。如果我们干预的过早,孩子的学习机会就丧失了。
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在不停的争吵,与其说教,不如先让他们自己处理,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可以试着跟他们一起做游戏,比如一个有效游戏是抓起他们争抢的东西就跑,或者玩枕头大战也非常有趣;再或者不断重复双方的话语,变得很有趣。
心理学家拉姆西提到:"当孩子投入真正的游戏-开放的、自发的、没有剧本的游戏之中,他们是在创造一个既属于自己、又包容他人的世界。"
我们的设计的游戏,是要帮助孩子获得包容的胸怀。
我们成为孩子最佳游戏玩伴一个基本原则是尽量保持亲密的身体接触,不断的与孩子联结,他们不需要我们做的完美,但他们会知道我们正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