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是世界佛学般若的中枢,是文殊师利的净土,是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历代佛学的中心,是青黄两寺并立,显密佛学双弘,高僧辈出,位佛学之渊薮。他以无与伦比的魅力向世界发出无声的召唤,它吸引着海内外高僧和芸芸众生不远万里、九死一生前来拜谒。
释迦牟尼佛祖说:“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号曰清凉。”佛在三千年前就说了五台山。
2018年6月25我们跟随着上恩上师藏瓦主陀贡智如意宝,心怀着对佛法的崇尚,对净土的向往,对文殊师利菩萨的信仰,以及望一切有情父母脱离苦海的发心,我们来到清凉的佛国净土,一个别样的金色世界,开始了我们五台山的殊圣朝拜之行。
踏上五台山,走向拜佛的道路,且行且拜且愿!
此次朝拜之行,为圆满我们的福慧资粮,更为历世父母的解脱,上师带领我们要在佛前供足十万盏灯,所以每天的行程几乎都是上午朝拜,下午供灯。
6月26日——朝拜黛螺顶/天盆寺供灯1万盏
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
上黛螺顶拜五方文殊被称为“小朝台”。清朝的皇帝大多崇佛,从传说顺治帝出家五台山,到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一次次地朝拜文殊圣地五台山,给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带来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繁荣昌盛。
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上师带领弟子登上黛螺顶,全程共计1080个台阶。登上大智路,烦恼顿消。在大螺顶的寺庙内,上师带领弟子们做顶礼、转绕、供养等善法的修持,还做了好多遍的文殊菩萨回向,弟子们都法喜充满为众生发愿,虔心朝拜。
6月27日——朝拜普济寺/宝华寺供灯1万盏
五座台顶上分别供奉着文殊菩萨的五个化身,又称五方文殊。登五个台顶朝拜五方文殊, 为大朝台。
6月27日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宽滩寺村北约2200米。坐北向南,东西长68.43米,南月27北宽67.78米,占地面积4638平方米,据明《清凉山志》记载,建于隋开皇元年(581)。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古佛殿),西侧建有地藏殿、观音殿、古文殊洞、普贤舍利塔等,东侧建有僧舍、客堂。寺内保存有明代佛像4尊,明清重修碑3通。
今天的天气格外的晴朗,能见度非常好,站在普济寺山门前,天高云淡,心情舒畅和清新,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此上师带着众弟子共同修持文殊心咒,天空瑞像不断,诸佛呈现。
6月28日——噶玛巴塔神山(莲师曾经供护法的地方)/宝华寺供灯1万盏
这天正值藏历4月5日,是世界烟供日,西藏煨桑节,在今日天龙八部聚集,修持烟供、供护法、挂经幡等能上供三宝三根本、令护法欢悦,忆念起护持佛教的誓言。藏族的寺院在今天都在做供护法及烟供等佛事,我们在这样殊胜的日子里,在这样殊胜的地方,上师带领我们做了大供护法,特别能得到莲花生大师的加持,尤其对调伏世出世间障碍,积累福慧资粮,乃至于酬补护法誓言,都具有极大帮助,功德不可思量。天空瑞像不断,上师欢喜,储佛欢喜。
6月29日——西台挂月峰法雷寺/中台演教寺/塔院寺/显通寺
西台,为五台山的五座台顶之一,以「月坠峰巅,俨若悬镜」,亦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法雷寺,是西台顶的一座寺院。隋文帝诏于台顶建寺的。“法是指佛教的教理教义”,“雷”为自然界的雷声。“法雷”喻佛法如雷,能使众生觉醒。法雷之名,即是宣扬文殊菩萨法力无边之意,法雷寺现有建筑有后大殿和文殊塔,内供狮子吼文殊菩萨像一尊。
中台演教寺,在五台山中台顶上就是翠岩峰。它位于台怀镇西北22公里。地形状如雄狮,海拔2894米,仅次于北台顶,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中台翠岩峰顶、云雾之中、有一寺院矗立、名演教寺、文殊菩萨于此演教说法,寺内供“儒童文殊菩萨”。
每登一个台,上师就会在此带领众弟子朝拜寺庙、顶礼、转绕、供养等,还会带弟子共同修持文殊心咒、文殊祈祷文、文殊回向文等修法,为众弟子结下善缘,种下善根,无比殊胜。
2005年也是中国与尼泊尔建交五十周年,作为两国建交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尼泊尔对华友好民间组织“阿尼哥协会”向五台山赠送一尊文殊菩萨铜像。这尊铜像由“阿哥尼协会”特邀工匠耗时两年多制作而成,该铜像高2.8米,重1.5吨,左手执青莲花,右手执宝剑,身坐白莲台,栩栩如生。
塔院寺,也是人们常说的文殊发塔,位于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原是大华严寺的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改用今名,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青庙十大寺之一。
塔院寺座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阶、过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寺塔等建筑,气魄雄伟,有殿堂楼房130余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寺前有木牌坊三间,玲珑雅致,为明万历年间所筑。寺内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在前,藏经阁在后,舍利塔位居其中。寺内有释迦牟尼舍利塔和文殊发塔而得名。
显通寺,又称大显通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北侧。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寺 ,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名为大显通寺,它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中轴线上排列着水陆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等7座殿宇。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
6月30日——北台灵应寺/东台望海寺/澡浴池寺供灯3万盏
北台顶,亦名叶斗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是五台山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点,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北台顶上有灵应寺,供无垢文殊菩萨,创建於隋代,坐北朝南,沿山门向北为北极玄宫,即灵应寺过殿。原殿内正面有韦驮菩萨像,韦驮菩萨四周有坐佛八尊。北台四周,群山延绵,常年云雾缭绕。
东台望海寺,东台顶亦名望海峰,海拔两千九百九十六米。望海寺正殿供奉聪明文殊菩萨,东西配殿各为三间石窑洞,内供石雕文殊像。一九九八年,东台顶新增高约两米的铜铸聪明文殊像一尊;每当旭日初升,霞光万道,静谧的望海寺完全浸沉在一片云山雾海之中,配上浑厚的晨钟声,愈发显得庄严肃穆。
上师在此还带领弟子去萨迦法王闭关的山洞修法,殊胜无比。
7月1日——大宝寺/观间寺/普安寺供灯1万盏
大宝寺,大乘之理为“大”,圣财充满为“宝”。大宝之“摩尼”也,译为“离垢”,又曰“好意”。五台山大宝寺是藏系格鲁派传承东延汉地后的格鲁派黄教道场,二零零六年开始筹建。大宝寺的正觉塔,和印度菩提伽耶的正觉塔一样美。
观音寺,观音寺原名观音堂,文献《五台县志》和《清凉山志》均有记载。 寺庙坐落在五台山脚下五台县大石村。始建于明代。观音寺占地面积长五十米,宽四十余米。主要供奉观世音菩萨,几百年来远近闻名,香火鼎盛。
7月2日——菩萨顶朝拜/宝华寺供灯1万盏
菩萨顶位于五台山台怀镇的灵鹫峰上,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菩萨顶是五台山十座黄庙中的首庙。寺庙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占地45亩,殿堂楼房430多间。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
众弟子跟随上师来到菩萨顶做顶礼、供养、围绕等。
7月3日——宝华寺供灯2万盏
此次五台山朝拜之行,上师说要供满十万盏灯才圆满,所以上师带领弟子几乎每天都要供上万盏的灯,为弟子祈福,为众生祈福,愿此灯能够照亮众生心中的愚痴、无明与黑影。
愿灯具成为等同三千大千世界
愿灯芯仅成须弥山王
愿灯油仅成汪洋
此灯之数亿盏得现于每尊佛前
愿此光明消除三有顶以下,无间地狱以上,所有无明之黑影
愿十方诸佛菩萨之净土,皆得愿明亲见
嗡 班杂 阿洛给 阿哄
嗡 班杂 阿洛给 阿哄
嗡 班杂 阿洛给 阿哄
……
7月4日——荟供
荟供,是密宗特有的修法,是快速消除业障、积累福慧资粮的一种方便法。会供是具足四种事业(息、增、怀、诛)的殊胜修法。
荟供也是密乘行者忏悔的一种殊胜方便。会供时每一位参与者都要在荟供的坛城中至诚地忏悔自己与戒律相违的过失,令自己重得清净。密乘经典及诸多仪轨都提及:“若于三昧耶戒有破损,在荟供及灌顶时忏悔,是最殊胜的。”因此密乘里很多的堕罪都依荟供去忏悔,荟供也可说是帮助恢复三昧耶戒律的一种殊胜方法。
荟供殊胜功德略举:
1、做一次荟供等同供养了一切诸佛菩萨。
2、莲师初十荟供仪轨内提及:“作一次荟供后,再没有造新罪,未来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及莲师净土。”若能严格依持荟供的戒律及次第,仪轨中所提到的功德定会圆满。
3、延寿、去疾。
4、积累无量福德,回遮诛法或符咒的加害。
5、回遮地基主或天龙八部的加害。
7月5日——金阁寺/清凉寺/佛光寺/尊胜寺/玄真寺接泉水/爬风洞
7月6日——凤林禅寺/佑国寺/文殊洞供灯/大回向
这里没有雾霾、喧嚣、争斗
只有纯净、安详、善良
和虔诚的信仰
蓝天、白云、白塔、红墙
蓝瓦、青石路、石拱桥......
在梵音、晨钟暮鼓、鸟语......伴奏下
构筑成极乐世界的交响乐
嗡 啊RA巴扎那德
嗡 啊RA巴扎那德
嗡 啊RA巴扎那德
……
愿一切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