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传统观念是否会消失?比如家族观念、官大于民

家族观念

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或者听说过“分家”这一词吧,在那个年代,年轻夫妇想从父母的大家庭里独立出来几乎都需要很长时间的挣扎,才有可能成功。而这背后需要打破的,便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为家族而活,在家族中生活。

正因为家族传统观念的存在,我们得以看到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北方家族大院、南方宗祠、客家土楼等体现着家族生活痕迹的中华建筑遗产。也是因为家族观念的影响,过去中国人的生活无法离开家和家族。

除建筑等有形形态外,家族观念也有诸多的无形形态,比如“父子同气”一词,强调父子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气脉相连关系,儿子是父亲生命的延续,儿子所获得的荣耀可以延伸到整个家族,包括父亲在内的所有男性长辈。

又比如“同居共财”一词,简单来说就是家庭的收入、消费、资产均同出一个钱包,除了衣服以外,必须要同食、同住。

还有,“连坐”这一种刑罚制度,一人犯罪全家诛连。有时候个人犯罪不被看作个人责任,而是个人所在家庭整体要承担责任。

来到现代,家族观念在逐渐淡化,甚至消失。虽然过去的家族观念的有形和无形形态在消失,家的大小在变化。但是不变的是家依然是使人安心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可以从多种选择中决定自己家庭的生活方式,

官大于民

古代中国的君主制,来源于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世界结构的认知,古人认为“天生民”,君主是上天选择的至高无上的人,不需要民的选举,民没有类似的资格,民也没有治理自己的能力。君主统治民众是一种“自然规律”,世界成立的结构是上下秩序。

所以,君主以及辅佐他的官吏自然要比民众的地位高得多。尤其是地方官吏,他们不同于皇宫深处遥不可及的皇帝,接近民众生活,集权力、名声、金钱于一身,受众人敬仰,又为众人畏惧。

到了现代,在中国这种传统观念是否已经消失,我们或许只能打个问号。

但是,如今的“公”权力也绝不是历史上“天地自然的法则”,国家与法律都是认为制定的,这些制度只不过是将众人一致观念的合法化罢了。

读书笔记-《从前的中国》-作者:竹内康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