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时间,我们总是存在一种错觉,认为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别人一天24小时,我们一天也拥有24小时。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有的人整天荒废度日,有的人却和时间赛跑,每天都做不完的事情,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方式都不一样,产生的效益也就天差地别了。
想要合理利用时间,我们就要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要如何界定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呢?具体我们可以从两个评估的角度:一是收益值;二是收益半衰期。
首先,收益值指的是这件事在当下给你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既包括了心智和情感层面,也包括身体和物质层面。
另外一个角度则是这个收益随着时间衰减的速度,我们也称之为半衰期。简单来说,就是收益半衰期越长,对我们的好处越多。收益半衰期越短,对我们的好处越少。
由于人类的天性,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本能追求即时的快感,而忽略这件事的长期收益。试想一下,我们平时是不是都很喜欢玩游戏、刷短抖音,而且在玩的时候是不是很容易就进入一种兴奋的状态,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就上瘾。
但是一旦停下来时,你会发现,这种兴奋感就会迅速消失,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虚度光阴的失落感,而且长远来看,它也不会对我们生活带来实际的作用,这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
这种现象就好比孩童时代玩沙子的游戏,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但是刚获得一点点快感时,沙子就从指缝间迅速漏掉,因此,我们不得不再重来一次。但更残酷的是,无论我们重复多少次,最终结果依旧如此,手中依旧空空如许。
相反,长半衰期的事情就不一样了。它的效益可以累积和叠加。比如和牛人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学习一项技能,保持健身习惯等。
这些事情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感觉很痛苦,而且短期内得到的快感和收益也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够长,它的每一次效益其实都在给你未来成功添砖盖瓦。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转移时间的重心,有意识地选择我们所要做的事情,让自己的时间真正花费在值得做的事情上,多做“长半衰期长”的事情。
不要介意收益值的高低,只要这个收益是可以叠加,可以累积的,就尽管去做。
以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为例。他在读大学的时候,曾因为着迷于书法和字体,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旁听一门书法课,当时他的同学都不以为然,觉得他在浪费时间。但是十年后,当乔布斯在设计第一台计算机时,以前学的书法一下子浮现在眼前,他将这些东西都设计到计算机里,开发出了不同字体和间距合理的字号。这些特性也帮助苹果公司巩固了市场地位。
正如乔布斯自己所说:人生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也许你一开始看不到的它的意义所在,只有当你回头看时,才会发现这些过去的点,其实已经画出了那条线,所以,要相信每一个点迟早会连接到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把时间多花费在长半衰期的事情上,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杜绝及时行乐,而是要求我们建立一套平衡的时间观,把握好做事的节奏。
快速忙碌的都市生活,常常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也逐渐变得模糊,我们似乎不是在“过日子”而是在“赶日子”。
而平衡时间就是,我们要在工作场合和生活场合采用不同的时间视角: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比如说,在处理一些常规事务或是执行性任务时,例如公司例会、看报告、回邮件时,要让自己高度集中,保持一种高效率的状态。
但当你回归到生活时,则要让自己慢下来,例如陪伴家人、欣赏艺术作品、独处时的思考等,这时要尽可能给自己足够私人空间,并沉浸其中。
综上所述,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将决定他可以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想要合理利用时间,我们就要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多做收益半衰期长的事情,同时建立一套平衡的时间观,把握好做事的节奏。
所以,只有当我们清醒意识到我们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们才能做出让自己未来不后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