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阶课的模型九,我就开始讲了“第一原理”,既然第一原理这么重要,那它由什么组成呢?
它的组成由“硬学科”与“软学科”组成,而硬学科包含物理学、生物学、复杂科学等,软学科包含哲学、学美、心理学等;如果想管理一亿美金的公司,需要BD能力和销售能力;十亿美金的公司,需要的是技术和产品能力;而一百亿美金的公司,则CEO就可能是一位科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且思考能力足够深、优势足够明显。
那第一创新与第一原理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常规的创新是这样的:
实践经验→创新模型→第一原理
而第一创新是这样的:
第一原理→创新模型→指导实践
↓↓
物理学思维—还原论→组合创新
生物学思维—进化论→分形创新
复杂性思维—自组织→涌现创新
逻辑学思维—公理化→破界创新
说了这么多的理论,那我们熟悉的公司的CEO,他们都运用的是哪一种呢?比如字节跳动,就是抖音的爸爸,张一鸣信奉的是生物学+进化算法;华为CEO任正菲,利用了反熵增+物理学;而混沌创使人李善友教授,运用的是迭代“分形算法”,也就是Z=Z2+C(中间的符号不标准),那还有埃隆·马斯克,他完全是物理学的粉丝,说粉丝都不为过,在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又留校一年拿到了物理学学士学位;如果不是深爱物理,何必一直研习物理呢?
连马斯克都说,学习物理,不是单学物理的公式,而是逻辑思维与分析框架。
物理学为理解那些和自觉相悖的新鲜事物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框架,是的,有违直觉,比如说量子力学就是违背直觉的实际运动规律,与人的感觉正好相反,但可以通过实验高度精确地验证;物理学之所以能够在这些违背直觉的领域取得进展,就是因为它将事物拆分到最基本的单元,然后从那里向上推理,是很重要的,甚至是唯一有效的了解新事物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方法,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采取的是类比推理(A做A,B做A,那C跟着做A),所以我们就会随波逐流,不敢做大的改变,因为这就是提供了一个捷径,不用太动脑筋(美团王兴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类为了不动脑或少动脑,愿意做任何事情);但对于日常生活来说,确实可以,必竟第一性原理需要大量的计算;但是当面对一些重要的诀择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思考事情的本质了。
学到这里,也解释了我之前的提到的一个问题,为何我国是最早发明了火药,有了烟花,却没有制作出TNT,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下探到化学这个学科。
既然基础学科这么重要,我们到底学的怎么样呢?我们真的学明白这个学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了吗?这又就让我想起在混沌学习的这些日子,混沌教的是又是什么呢?下一期分享,期待你的关注。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