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 ”这是进藏的小伙伴经常会脱口而出的话语。然而,在珠峰之巅,这并不是一句随随便便而说的言论,那绵延而上的尸体年复一年只增无减,似乎早成了登珠峰的路标。
登珠峰是一件冒险的事,用生命前进,用血肉之躯对抗大自然的变幻莫测,“死”之一字对想登山的所有人似乎都是在登山之前便签好的契约。有人说那些死在珠峰之上的人是求仁得仁,登珠峰是他们的夙愿,结果一辈子留在了这里。
然而,无论如何,在这里他们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向下一座高峰进击的机会!不过还好,他们能在世间最圣洁的这里与天地同眠。
越靠近珠峰顶,身体瞬间被霜冻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不是在皑皑白雪中,你会觉得他们只是在小憩。
是的,他们也是在小憩吧,只是这个时间是永远这。
为什么任由尸体成为了路标?
在珠峰之上,攀登的目的只有一路向前,保住自己的性命。并非是攀登的人没有爱心,是在这里,风力可以达到每小时189千米,气温可以低到零下73度,含氧量则只有平面水平的三分之二。在这里,即便是想就地掩埋尸体的动作都会显的异常困难,何况移动尸体?再者,珠峰之上移动任何一样东西都可能引来致命的后果,即便你看到前面的人倒下了,你也没办法救助,因为你的一个小动作,极大可能便会让你或者更多的人坠入深渊。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时间就是生命。
——扩展阅读
1998年5月,美国40岁的女登山家弗朗西丝·阿森蒂夫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了第一个不带辅助氧气设备登上珠峰的美国女性。她是和丈夫谢尔盖·阿森蒂夫一起攀上珠峰的,两人一起下山时,弗朗西丝严重缺氧,在距峰顶244米远的地方虚脱倒地。丈夫独自下山求救,不幸滑下了陡峭的冰架,丧生在珠峰下面的无名沟壑中。
除去一些被大雪,冰霜覆盖的尸体!还值得一说的是,近年来一些有能力的登山者会尽力埋葬路边的死者。这也是一种山葬吧。
当然,任由尸体在那里还有最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巨大的经济成本。
勇者的游戏?一些关于登珠峰的现实
越是璀璨的星空,可能意味着越艰难的路途——戴建峰
珠峰的攀登者为了离“星空”更近,走到更高的地方,只能走过一具又一具的尸体,为了不愿自己的家人朋友露出像这些罹难者的家人一样悲痛的表情,那便只能在稀薄的氧气中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努力呼吸向前。
据统计,自1993年有商业登山开始,,到现在,珠峰已有6000人登顶。不知道这样说是否合理,但是珠峰似乎正在成为一种“炫富”的游戏。
【此刻,在26,000英尺的地方一个接一个的,我们被迫同其他人保持完全一样的移动速度,不管个人体力与攀爬技能是如何的不同。在午夜前黑暗的漩涡中,我凝视着从登山者头灯映射出来的光芒,它们排成一列缓慢的升入黑色的天际。在我头顶之上有一百多个行动迟缓的登山者。在一片岩石区,至少有20个人利用仅有的一个凿进冰层里严重弯曲的雪桩上破损的绳索来固定自己。如果雪桩一旦脱落,绳索会立刻被二十几个坠落登山者的体重拉扯的断裂开来,而他们全部都将滚落下去面对这座山川带给他们的死亡。】from《国家地理》
从1953年希拉里登顶珠峰以后,珠峰似乎就没曾五颜六色过。到了现在,珠峰更成了一座奖杯。一名领队带着一群游客上山,他们可能并没有受过严格的训练,甚至并不具备扎实的攀登技能,但是他们有钱。“游戏珠峰”,即使去世的希拉里也感到了厌恶。
【攀登珠峰的那两条标准线路,东北脊和东南脊已不仅仅有人满为患的危险,而且还有令人作呕的污染,渗出垃圾的冰川和人类排泄的大便污染着高处的营地。然后还有尸体。】from《国家地理》
珠峰,夏尔巴人的“上班路”
在中尼边境上居住着几个跨国民族,其中世界闻名的夏尔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夏尔巴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他们在如此漫长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始终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他们深居深山老林,过去几乎与世隔绝,后来因为给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各国登山队当向导或背夫而闻名于世。可以说,是珠穆朗玛峰让世界认识了夏尔巴人。
从珠峰的第一次被征服,到了现在的商业攀登,你不可能看不到夏尔巴人的身影。对于他们来说,登顶已经成为了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但是现在夏尔巴人仍然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珠峰死难者人数。
昆布冰川,冰川移位,夏尔巴人就得重新搭梯子,掉进冰缝就上不来了
他们一个登山季需要穿越一个峡谷三四十次甚至更多;他们为了多赚佣金,负重超过政府最高要求数倍;他们为了向“菜鸟们”提供足够的服务,甚至连穿衣、脱拖鞋都服务到。
但是,作为登山服务的最底层,夏尔巴人拿到的钱却是最少,而不正规的登山行为让他们不得不在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械斗。
不要留下我——弗朗西丝·阿森蒂夫后续
南非登山家伊安·沃达尔当时正率领一个登山小组攀登珠峰,他和同伴凯茜·奥多德正好路过弗朗西丝身边。沃达尔发现她还活着,连忙对她进行抢救。沃达尔和凯茜清楚,他们没有能力将弗朗西丝背下山,但又不忍心见死不救,继续登顶。为了求得心理安慰,两人选择下山去搬救兵。弗朗西丝知道自己不可能活着等到救兵降临,她用最后的力气哀求:“别扔下我,请不要扔下我。”
第二天早晨,当另一支登山队经过弗朗西丝身边时,发现她已死去。谁也帮不了她。人人都知道,将尸体抬下珠峰北坡有多么危险,因为北坡山势陡峭,岩石松动随时有滚落的危险。
9年来,弗朗西丝·阿森蒂夫的遗体一直躺在路边
在接下来的9年时间中,弗朗西丝冰冻的遗体就一直留在了珠峰海拔8千多米高的地方,成了一个触目惊心的“路标”。从这里攀登珠峰的人,都能够看到她紫色的登山服,醒目地暴露在白色的积雪上。凯茜后来成了沃达尔的妻子,她写了一本攀登珠峰的自传,书中说:“任何人在像珠穆朗玛峰这样陡峭而遥远的山上保持静止状态,都可能死亡。”
沃达尔和凯茜将弗朗西丝留在珠峰上等死的行为,引来了排山倒海般的谴责声,人们纷纷谴责沃达尔“见死不救”。
弗朗西丝丧身珠峰的悲剧始终折磨着沃达尔的心,尽管他认为自己并没有责任。9年后,已经50岁的沃达尔决定重返珠峰,将弗朗西丝妥善安葬在峰上,让她安息。沃达尔率领一支珠峰“葬礼探险队”抵达珠峰北坡5180米处的一个营地,他用卫星电话对记者说:“9年了,她的遗体还在原来的地方,那些挑战珠峰的登山者不可能花费宝贵的时间和体力去埋葬遗体,所以我们这次专门上山去埋葬那些丧生珠峰的人。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次珠峰探险。”
凯茜说:“弗朗西丝现在这个样子缺乏应有的尊严,她就像是山上的一个路标,人们经过她的遗体,然后绕道而去,大家心里都很难受。”
埋葬遇难者遗体,不仅要看天气是否允许,还得看是否具有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的巨大毅力。沃达尔说:“遇难者的遗体留在山坡上,对其他登山者、遇难者家人都不好。这次任务将充满危险,在8千多米高的地方,任何不测随时都可能出现。但是我认为,通过帮助其他人来为自己的探险事业画上句号,要比追求一个新的登顶纪录更有意义。”
图片是我百度哒,我也没登过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