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曾说“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满足的快乐的。那么什么是知足,什么是快乐呢?
我认为“知足与快乐”是对待人生的一种道德俢养。知道满足的人,才会得到快乐,知足者能够在无穷的需求与有限获取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寻求一种自我满足感。让心灵得到一份宁静,让心态得到一种平衡,让人生得到更多的快乐。“知足”不是自我满足,自我陶醉,迷失人生的方向,失去奋斗的目标,甚至丧失斗志,虚度年华,而是一种积极心态的选择。
知足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心态。历史上,当年拿破仑对抗反法联盟接连获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深受法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但是他不单单为维护国家统一而战争,反而对周边国家进行剥削和压迫,意图吞并其他国家。后来最终大败于败俄国,连辛苦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也覆灭了,这不是得不偿失吗?若不是他不知足,又怎会变成这种结局?正是因为他没有知足的精神和心态,才导致了他的失败。知足,能让我们身在苦中不知苦而感到乐,不知足,能让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最终只能获得苦。
快乐是知足的表现。常言道:“知足常乐。”一个人是否知足了,要看他的表现,看他是否感到快乐。当古代饿了相同时间的难民和贵族获得一个馒头时,难民会吃的津津有味,获得满满的幸福感。当贵族就不同了,他们会有一点嫌弃,吃完后还会嫌馒头噎人,内心波动很复杂。前者便是知足了,后者便是不知足,因为前者很快乐,后者却不快乐。正因如此,前者把知足与快乐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幸福。但是如何才能做到知足与快乐呢?
东晋诗人陶渊明,著名的隐居诗人,他不涉官场也不涉江湖。很多人都希望到官场作朝为官,来施展他们的才华与抱负。两者虽不同,但都是同一目的都是为了快乐。最终达到目的后,他们因为快乐,所以又会知足。想要达到知足与快乐这种境界,必须通过自身努力,当你达到目的后,自然就会知足和快乐了。其次,想要达到知足与快乐,便要做到无欲无求了。但这样实在有违人意,所以还是前一种方法来的实在。
知足,知道自己的需求,才能使自己不断地向新的目标进取努力。人生应该就应该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在“知不足”中寻找方向,在“不知足”中获取动力。其实快乐的意义并不在于拥有更多的东西,我们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要知足,否则我们将会被益欲望熏陶,从而迷失自我。
“知足与快乐”二者相辅相成,人只有努力让自己实现目的,生活得幸福才能真正让自己获得快乐,获得满足,所以为了知足与快乐,坚持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