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这大概是这本书最出名的名言了。但是,于我而言,书中震撼到我的一句话却是水晶店老板说的:【... 我害怕实现我的梦想,实现之后,我就没有活下去的动力了。】如果复盘这本书,我需要的就是复盘这一句话,因为,这句话点醒了我。曾经的我、以及现在的我,总是走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听起来会觉得无比励志,但是我却忽略了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我想要的是什么?
曾经的我以为成为联合国的正式员工就是我的梦想,我努力的规划,努力的让自己走在设定好的路线中,不偏离轨道,实现之后,我感受到的不是开心,不是兴奋,而是迷茫,与接踵而至的焦虑,被压抑了太久,彷佛一个弹簧,压迫至久,松开那一刻,弹跳的就越高。也是在那一刻,我明白,这不是我想要的。或者说,这不是我的梦想,而是 “别人” 的梦想,我只是实现了 “别人的梦想”。
书中开头部分,男孩认为,羊群没有他,将会受罪。可是转念一想,羊群没有他,也会慢慢习惯,最后将他忘记。就像他一开始喜欢上的商人的女儿,如果他两天不出现,她就会将他忘记,因为对她来说,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实际上,每天都一成不变,是因为人们已经失去了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觉。他决定了,卖掉羊群,去寻找财宝,孤注一掷,这是他的梦想。或者说,这是他以为的自己的梦想。
在他的奇幻旅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好的坏的,也正是在这样的旅途中,他理解了自己的梦想,学习了成长,完成了超脱。他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只属于他的宝藏。
可能我就是那个水晶店老板,我曾经以为是自己的梦想,在实现了之时便被击倒,所以我总是在设定梦想的途中,快要实现的时候,另一个自己便跳出来百般阻挠,因为,我恐惧那种经历过的迷茫与焦虑,恐惧惊恐发作时的濒死感。彷佛只有永远在路上,才能够让自己感受到前进的动力。只是,时间流过,带走了动力,留下了疲倦,我可以找到千百个理由,给自己打鸡血,强迫自己前进,让我感觉到自己无比的 “励志”,但是,伪装之下,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时间一长,便如水晶店老板那样,在追逐梦想的途中,梦想只停留在了梦想,动力之前。
后来,男孩继续上路,遇见了他心爱之人,新的动力,新的目标,他真正想要的,是爱。他遵循了书中上部分里的老者所言,万物皆为一物。探寻的事物本身就是宝藏,书末所提到的宝藏也只不过是附赠品,男孩子在寻找宝藏的途中便已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宝藏。
万物皆为一物,就是老子的 “道生一”,万物,其实就是言说中的万物,它是言说,是道。而道,或言说,其根基是逻辑,也就是同一律,所以说道生一。当我们言说事物,其实所言说的事物就是这个言说本身,所探寻的事物就是这个探寻本身,所追问的事物就是这个追问本身。所有的言说,所有的探索,所有的追问,又都是言说,探索,追问本身。我们的言说,探索,追问,它就是它的来处,或出发地而已。而言说,探索,追问的出发地,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是这个一。这个一,灵魂,就是莱布尼兹的单子,单子没有通向外界的窗户,它看到的一切,都只是它自己。
万物就是一物,一物就是万物。在世界中找到的只是自身。又因为一物就是万物,所以也只有在世界中才能找到自身。这就是黑格尔说的一物 “在它物中返回自身”,“在它物中就是在自身中”。
我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能是我终身需要寻找的,只是,我想对自己说:“你的梦想也好,实现也罢,在过程中,已然实现了成长,只是,这个成长却离自己预期的差别显著。你的 ‘炼金术师’ 还未出现,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出现,不过不要失落,也许,那个 ‘炼金术师’ 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