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个痛苦与欢乐交织的过程。写作前,你觉得心里有万千需要表达,而落笔(键盘)时,那个词、那个句子却怎么都找不出来,而一旦出现了那个妥贴的表达方式,心里又变得畅快淋漓,这样一种矛盾有张力的情感使得写作充满了魅力。
尽管写作如此有魅力,但在现实中,写作者终究寥寥,大部分人都只是别人写作的接受者。究竟是什么让写作变得如此稀缺,而简书又是如何来解决这些的呢?
痛点一:碎片消息太多,无法深入思考
140字的发明可能是这个世纪信息传播中最伟大的一项规则,他在极大的铲平了信息传播门槛,加快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培育了浸润其中的人新的接受信息方式,那就是所有事情必须几句话就要说清楚。一篇篇文字,就好像一次次没有前戏的高潮,简单粗暴,在快感后,什么都没留下。而深邃的思想,需要论据和论证,细腻的情感,需要铺垫与婉转,这些,都是零碎的句子无法代替的。碎片化的信息,不能哺育伟大的作家,它培养的,只是抖机灵的段子手。
简书作为一个写作社区,大部分文字都是以讲清楚一个事情的长文为多,往往一篇文章,会激起对这个领域的兴趣,愿意由此深挖,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样的氛围,为写作者提供了好奇心,提供了思考的空间,由此开始了成为一个创作者、而不是接受者的欲望。
痛点二:写作氛围难寻
当有写作欲望时,在哪儿写,如何写成了接下来的问题。这是一个人人都是写作者的时代,可以在微博转发时加点吐槽,可以在朋友圈分享点今天吃了啥,可以在QQ空间写点男默女泪……可是真正要写些思考的文章,却不是那么好找。老牌的博客服务商里面鱼龙混杂、质量堪忧,轻博客虽然质感不错,但是终究是发图片拼脸拼器材的小清新之地,而独立博客固然随心所欲,但是搭建起来门槛不低,往往花费了大量精力在找托管、选域名、弄模板、加效果上面,真正的写作却给忘了。
而简书,给想写一些真正能称上作品的写作一个低门槛的平台。在这里,微博绑定注册后,只需点击「提笔写篇文章」,进入写作模式后一直写下即可,还支持Markdown标记这种高级用法。
痛点三:话题难找
作为一个话唠,虽然聊起天来可以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瞎扯,但是真打开一个空白页面让写点东西却会无从下手。
而这时,简书的「专题」功能则给写作无穷的灵感。拿作者自己来说,除了第一篇文章是为了测试写作工具好用性随便瞎写的外,
看到「杂文」专题,翻了下当天微博热门话题,于是有了「东莞!东莞」
看到「数字出版」专题,结合了自己所学专业和工作,于是有了当「互联网思维」照进出版业这个系列
看到「工具癖」,看了一下自己正在用的工具MacBook,于是有了你为什么要用Mac的10条理由
当然,也是因为看到「为什么来简书」,才有了这篇文章 XD
痛点四:没有激励,难以坚持
写作是一件费脑子的事情,居然让我花费了一个小时本来看《纸牌屋》的时间来写一篇文章,「臣妾很难办啊!」
还好,简书作为内容平台给了写作者将自己作品曝光的机会,不管是向专题投稿还是被编辑推荐,都能让其他人看到你,每一次被专题收录、每一次被编辑推荐、每一次被人喜欢和评论,都是让我看一眼「安德伍德」先生的海报继续转向写作的动力啊。
成为一个写作者,持续创造吧!
-------------------答题分割线--------------------
发现需要标明自己如何发现这个网站的
在google里搜markdown然后出现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