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黄奇旬,今天我作为演讲者站在这里, 不瞒大家说我一直在想我要说点什么。最后决定将我这段时间最大的感触分享给大家---生命的每一秒都是成就下一个路口的你。
简单介绍下我的小半辈子经历吧。学生时代当过学霸做过学渣,所以对老师的七情六欲了如指掌。从大二开始计划出国,早上六点起来去学雅思,下午托福学到九点,晚上阅读到十二点,坚持两年,拿到香港所有大学的offer,高兴的打电话给我爸,然后我爸也极其兴奋的回应我,刚买了房。于是乎国是出不去了。不过也从来没怨过家里,理解父母的心情。后来又发生了很多事,成为了一名英语老师。再后来太爱折腾又去进修了主持,自己给自己挖坑,第一次上台特别紧张,十几天吃不下饭恶心到吐,最后顺利毕业。当然一个月的学习不可能会很专业,但好在经历了些打击,锻炼了一下心理承受力。而当时的我是无论如何想不到那时候的一切决定着今天的一切。
如果当时没有为了出国努力学习英语,我就成为不了一名英语老师。如果当时没有刻苦练习上台讲话,克服心理弱点,我也许连站在这里讲话也不敢。如果当时没有在机构承担教学服务工作,天天被各种指标逼的睡不着觉,我就不会更加了解孩子的需要,了解老师身上的责任,了解家长眼神中的托付。所以我想说,生命的每一秒都是成就下一个路口的你。各位老师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是否环环相扣?是否今天的成就与昨天的某一个决定密不可分? 从对个人经历的思考延展到教育问题,孩子们的生命与我们交织,我们是否为孩子们的生命带来了那些能够成就他们未来的经历。我们是否能为孩子们的每一秒负责,让他们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学业充满热忱。
每个孩子的生命气质都不尽相同。当母亲孕育生命的时候,并不知道迎接自己的是天使宝宝,还是高需求宝宝。天使宝宝需求低,容易满足,但需要他人主动关注。高需求宝宝敏感好动,但只要足够耐心爱心的引导,便可以激发他们成为热情活力有主见的人。同样作为老师,我们都会遇到天使学生和高需求学生,稍微一不留神就会变成对天使学生关注不够,面对高需求学生就烧脑头痛,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何必要求他们如出一辙,只要我们尽力关注每一位,尊重每一位,耐心的重复我们的要求,相信高需求一定会变成高回报。
教育问题谁都关心,家长关心孩子的,老师关心学生的。即是家长又是老师便要关心育儿育生还有育己的问题,其实最佳的状态便是三者达成统一,我们的目标一样,就是让每一个生命得到绽放,我们的策略一样,就是温柔而坚定。这些都离不开我们对职业精神,专业主义,团队合作的追求。从某一角度看教师同教练,稍微对女排世锦赛后失利的针对性训练有所了解,你就会知道郎平团队的胜利,不是那些虚头巴脑的别的,是专业主义和职业态度的胜利。所以老师,若想让孩子,学生,自己在人生的马拉松中取得胜利,就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吧!我们有了职业精神,他们也会对自己的职业—学习有了职业精神,我们有了专业主义,他们也会对学科有了更严谨的,积极的专业主义,我们可以很好的进行团队合作,他们也可以团结有爱,互帮互助。这便是言传身教。
一部电影的每一分钟都有24帧,而每一帧都富有他的意义,因此一部好的电影必定十分严谨,他需要有极其的专业作为衬托,也正是那些拥有极强的职业精神的幕后英雄们,才会诞生一部耐人寻味,百看不厌的电影。如果说我们的工作是一部电影作品,那我们就是这些幕后人,我们要用我们的职业精神和专业主义去让演员们做最好的自己,让他们的每一帧每一秒都富有意义,也许这就将会是引向他们通往每一个更好路口的点点烛光。在这里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将自己的生命活成电影,也愿我们的学生能如电影般精彩。
未来的路很长,我们很幸运,能参与几十上百学生的最重要的几年,我们很幸运,能为他们的生命赋予更多的意义。每一个人都不枉来世走一遭,尽情笑也好,大声哭也罢,都会教会我们—-如何活得更好!而最终我们会发现—-生命的每一秒都是成就下一个路口的你。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