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语》——灵魂共鸣的爱情

image

一举获得今年奥斯卡13项提名的大热影片《水形物语》最后的结语写道:

在几百年前,
无法描述你的形状,
感觉到你围绕着我,
因为你的存在,
我满眼都是你的爱意。
它让我的心变得柔软,
你无处不在。

影片讲述的,是一名在实验基地做清洁工的哑女与被抓来做研究的一只鱼人之间的跨越种族、拥有灵魂共鸣的爱情。故事时间点被设定在上世纪60年代,正是美苏冷战的高峰时期。

影片中,有每天生活单调的孤儿哑女、有被囚被虐待的人型鱼怪、有失去工作的男同性恋插画师、有婚姻不睦的黑人妇女、有处于科学信仰与苏联间谍身份的矛盾中的科学家,更精心安排了一位将影片想要表达的矛盾激化出来的反派大Boss —— 暴戾乖张、歧视思想严重的白种人。以上几乎出现了所有对应现实中处于边缘的人群,他们每天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下,孤独而无可奈何。这也使得,他们在感情的诉求上往往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共鸣。

image

一开始,我并不太理解男女主之间那发展迅速又不知来由的爱情,直到在二刷时看到女主用手语说出的这段话:

他看着我时,他不知道我有什么残缺,或是我是怎样的残缺;
他看着我,因为我就是我;
他见到我,很开心,每次都是,每天都是。

我想,这就是女主会爱上一个鱼人的原因,我身有残缺,我已经快被这世界或同情或嘲笑的恶意淹没,而你不介意,在你面前,我就是我,无需掩盖自己的不足。而鱼人亦是如此,之前被南美人奉为神明却始终只身一人,被抓来后身边充斥着的是随意的虐待与屠杀,可他有思想,他可以交流,他甚至有着超出认知的治愈能力,这个时候,只有女主会偷偷地给他鸡蛋,教他交流,与他陪伴。两颗孤独了许久又长时间浸泡在恶意下的心灵在感受到了对方的温暖之时,又怎能不相互靠近,紧紧依存呢?

种族的跨越,交流的不便都无法阻碍他们灵魂的共鸣,而现实中纯粹的爱情,男女之间的彼此吸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这个愈发注重物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通过结婚这一途径来实现阶级的跃迁,即便自己不这么想,大多数父母也还是有着“望子成龙”的念头的。

前些日子,来自农村的舍友和她妈妈在电话里吵了一架,主要原因就是舍友和她的初中同学谈恋爱了,然而她男朋友就在她们家邻村,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她妈妈不太同意。舍友挂掉电话后眼含疲惫地对我说:“我妈妈就想让我找个高富帅,她也不看看她女儿的条件,谈恋爱,我真没想那么多以后的事,而且与其找一个在他面前都觉得自卑的高富帅,难道不能找一个两者水平相当、共同成长、相互激励的人吗?”

可能有些人会说,这只是你在校园内的想法而已,不可否认的,这是一方面的因素,但我们还小,这只是我舍友的初恋,比起对方给予的物质满足,更引人迷醉的,不应该是双方在未知的艰难险阻面前相互依偎,共同成长而达到精神世界的共鸣吗?

舍友说:“我妈妈就是不相信我可以自己闯出一片天,那还供我上大学干什么呢?”这可能只是她的一番气话,但我欣赏我舍友的三观。我无权去评价哪种选择更对,因为未来的事谁又说得准呢?但无论未来会发生什么,无论你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无论最终与你步入婚姻殿堂的是谁,真心地希望你能够遇到一位与你的灵魂相契合的人,一个眼神,便心领神会。不求白头,但求爱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首先,声明一点,这篇文章跟股市、跟投资、跟一系列经济效益都没有关系。它只是一个踏入社会刚满两年的不太年轻也不太...
    归于尘阅读 790评论 3 5
  • 我我我,分手了。 和一个聊了一年网络的人。 过年就要见面了。 结果分手了。 曾几何时的百透网, 有一个女的,把我说...
    嗡阿弥爹哇舍阅读 158评论 0 0
  • 有时想想,我上辈子或上上辈子许是汉子出身,做事情喜欢豪爽,实在看不得矫情又装模作样的人,想就做,不想就走开,...
    无理525阅读 309评论 0 0
  • 文/花无言 “夜深了,我又想你了,不知道你是否想我吗?……你可知道我多么的牵挂……没有你我真的好害怕……”一遍又一...
    花小言阅读 807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