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流氓
影视杂谈
最近看了几部电影都不是特别让我印象深刻,没有让我有一吐为快的欲望和令我共鸣的东西。幸而在这样无所期待的心境下看了安妮海瑟薇主演的《oneday》,莫名戳中痛点和泪点。
故事取材不算特别新颖,甚至于出现了很多俗套的情节。比如说车祸死女主,男主浪子回头独宠女主,情敌与男主终成朋友等等。这样的情节在很多电影里俨然老生常谈,但是由于演员不一样,细节的处理和内容不一样,结局不一样,一个故事可以衍生出许多风格迥异的电影。就像爱情题材都是围绕爱情展开,但是爱情的主人和产物,环境都可以千姿百态。相似的爱情片很多,但是在众多片子中只有少数可以慰藉自己的心情,在大大小小的爱情领土上插上一面不倒的红旗,在无数个瞬间戳中泪点,引起情感触动。就像青春期时喜欢过很多相似的人,但是真正在午夜梦回,在喧闹城市中想起,在某个场景让心房抽搐的人实属凤毛麟角。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题材,大概是因为从小被优秀三好乖乖女感化打架暴躁鬼混男的国产剧套路荼毒过深吧,唤醒了我那沉睡多年的毒瘤。影片一开始时我是抗拒的,因为我也和男配持有相同的观点:他配不上她。不带半点感情色彩,仅仅站在客观角度来看,这是事实。男主德克斯特抛开颜值不说,风流成性,纵欲过度,自大粗鄙,浮夸虚荣,没有责任心,放在很多女孩眼里都不是好人选。女主艾玛矜持独立,风趣幽默,才华横溢,善解人意,可能她的保守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刚开始还觉得艾玛那么一个聪慧优秀的人脑子秀逗了,但是我毕竟不是当事人,也只能在旁边干瞪眼说瞎话了。
这也说明了每个人都有值得被爱的权利,无论你一身污秽如刺猬还是满身光环如玫瑰依然会有人对你伸手拥抱无忌讳。两个人在一起,起主导作用的是自我价值而不是社会价值。但是如果你的自我价值让我无法说服自己内心的不安定,那么我宁愿忍痛割爱,转身离开,假装不喜欢后默默关注着你的一切。
艾玛与德克斯特开诚布公地达成一致决定:成为朋友。德克斯特是个叛徒,艾玛也是个叛徒。前者在爱情与友情中被放任的欲望淹没而摇摆不定,只有在他需要艾玛的时候才拾起友谊;后者在理性与感性中挣扎斗争,但是她总是惨败于对那个男人的深爱。就像两人一起出去游玩,都定了规则,可是最终艾玛全军覆没,缴械投降于内心的感情。有些东西想控制想隐藏是不可能的,只能顺其自然。
像这样好朋友终成眷属的电影有很多,比如说由俏皮老奶奶诺拉埃夫隆编剧的《电子情书》和《当哈利遇上莎莉》,后者尤甚,还有非常出名的法国电影《两小无猜》……
德克斯特后来被荣誉鲜花美女蒙蔽了内心,慢慢偏离了轨道,也让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对他失望透顶。艾玛再爱他,也不能心里流着血,嘴角还微笑着鼓励他了。她爱他,可是也不能为了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自己。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放手让他去吧,像那句歌词中唱的“谁会不厌其烦地安慰那无知的少年”。
终于,上帝也是个至情至性之人。德克斯特浪子回头,拥抱月亮,只是月亮不是艾玛。我倒吸了一口气,心疼艾玛。就像我永远也想象不到当初中学时代那群一言不合就打群架,时不时百花丛中过,以抽烟自残为个性标榜自己寂寞深沉的小男生如今有些已经成为了妻奴儿奴,被柴米油盐酱醋茶包围,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若干年后的他们。男主有了孩子以后,虽然在生活方面还是个愣头青,但是为了孩子的奶粉钱也不得不拜倒在曾经鄙夷的发家致富的同学门下,向那股恶势力低头。
这样也是极好的。经过亲人离世,婚姻破裂,现实打磨后,德克斯特已经散发出了一个真正男人的雄性气息,懂得了爱人,懂得了反思,温柔体贴,成熟包容。正如鲍勃迪伦的一首歌里写到“一个男人必须走过多少路,在他被称为男人之前;一只白鸽必须飞过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安睡。”不得不慨叹艾玛冰雪聪明,没有放任感情的撺掇一开始就认定了男主,而是慢慢等,慢慢尝试,所以等来了真爱。两人一起步入婚姻,感情如胶似漆,浓烈得像一团蜜,化都化不开。艾玛救赎感化了德克斯特,德克斯特为保守压抑的艾玛带来了快乐和轻松,你给我的,正好是我没有的而别人又给不了的,那些外在的因素和条件在别人眼中不匹配,但是两人和而不同的内在幸福不足为外人道也。
可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艾玛出车祸身亡,福克斯特日日买醉,一蹶不振。父亲的几句话点醒了他,选择“像艾玛在身边一样去生活”。用我在闫红《十年心事梦中人》里看过的一段话最文艺的解释就是:
“你可以惨兮兮地往下活,睹物思人,形影相吊,把自己的后半生,变成一座活着的纪念碑,让每个人知道,你爱过,现在还爱着;你也可以,像藕官这样把那个人放在心里,若无其事地活着,也许,活着活着,你就会忘记你的思念,因为在你缄默的怀念中,那个人已经融入你的生命,变成你的一部分,当你和自己在一起时,就是和他(她)在一起了,你把两个人,活成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