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一场前世的幻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浮生六记》是我经常看的一本书。

作者是清代沈复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被感动的难以自已,有时候会放任自己沉溺在书中浓浓深重的感情中,至情至理,甚为少见。

提到沈复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其实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他一篇文章叫做《闲情记趣》。

里面有这么一段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也就是小时候能睁大眼睛看太阳,把草丛当做深林,把蚂蚁小虫当成怪兽。

这段文字美好的描述了孩童小时候的天真与乐趣。

沈复生在苏州一个传统的文人家庭,父亲在官宦之家做幕僚,家境小康。他自幼接受诗词文化教育,并受到当时士族生活美学的熏陶,拥有相当的生活美学追求。

他18岁时与表姐陈芸结婚,二人的夫妻生活既有花前月下的美好,也有冬夜奔逃的仓皇。

陈芸在41岁那年便早早去世了,沈复怀念妻子,追忆一生生活,写下这本《浮生六记》,记述夫妻半生的喜乐闲情和坎坷遭遇。

我想: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只雍容华贵的牡丹,那么《浮生六记》就是一朵淡雅清新的小花。

如果《红楼梦》中一首“好了歌”的看透的是人的三生三世,那么《浮生六记》的坎坷记愁篇则记叙了这一世悲欢离合,浮沉繁华。

我摘录的都是现代文,便于理解。如果你有时间和一定的古文基础,我建议你去读原版的《浮生六记》,古文真的很美,几句话意境全部道出,

人世界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与我相伴,又懂我,又知我。

描写夫妻情感真切,字里行间,古书之中,甚为少见。

文中讲到:我俩成婚之日我看芸的身材,依然瘦怯怯的一如往昔,揭了头巾,两人相视嫣然。

相视嫣然,这是多么美好的笑容

我在桌案下,握着他的手腕,心中砰砰直跳,她说自己已经吃了几年斋了,我暗暗计算她开始吃斋的日子,恰好是我当年出水痘的日子,便明白她之所以吃斋,全是为我祈福,于世笑对她道:如今我肌肤光鲜,没被水痘怎么着,姐姐可以从此开戒了吗?芸眼藏笑意,点了点头。

未嫁之前芸就一直牵挂沈复,可见夫妻感情的至深至爱!

“我俩在家偶尔暗室相逢,或者窄路相遇,必然互相握手问:去哪儿?开始还私心惴惴,像怕被人看见似的不好意思,”

结了婚之后,依然相处还会有不好意思的时候,这里描写的非常生动,读来清新可爱!

《浮生六记》对陈芸性格的描写非常全面。陈芸出身贫寒,却天生聪慧,心灵手巧,善女红刺绣,而且自幼识字,既有当时一般女性贤惠的技能和美德,同时也拥有特别的品质,以及独特的个性和性情。

她勤快、重情。在生活中,沈复与她相互扶持,在精神上,二人能够同步,而且常常有真知灼见。她不同于当时女性,胸襟开阔,渴望学习新知,而且在丈夫的认可和帮助下,见识天地景色,甚至女扮男装出行。

林语堂曾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评价?他说,“在芸身上,我们似乎看见这样贤达的美德特别齐全,一生中不可多得。”

沈复写作《浮生六记》时,陈芸已经去世。在沈复清淡哀婉的笔触中,浓浓深情,感受至深。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