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铁期中考试考了个倒数,爸爸徐钢得知消息后在电话里把儿子徐铁狠狠地训斥了一通。电话里徐钢啪啪啪啪地数落,总说他儿子徐铁不努力不争气。徐铁则像个木头人人似的一点反应也没有,任凭电话里狂风怒吼,波浪滔天。徐钢这个气,恨不能从千里之外飞回去痛揍那小子一顿,无奈路途遥远,无论是自己开车还是乘高铁回去也要一天时间,何况徐刚在公司里是一家之主,也不是说走就能走开。
徐钢前些年在外面包工程挣到了第一桶金,就在南方某个大城市开了家贸易公司。经过几年的积累,公司现在做的风生水起,营业额直线上升,规模也慢慢扩大。徐钢夫妇在这座城市站稳了脚跟,车子房子都有了,基本实现了财务自由。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虽然说事业蒸蒸日上顺风顺水,前些年徐钢在外面搞工程,一直都漂泊不定。而近两年虽然说基本安定下来,但公司里事无巨细都得管,两头只能顾一头,家里的事就基本落下了。儿子徐铁就呆在农村老家由爷爷奶奶带着,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徐铁也像一株小草一般在大自然的阳光雨露里野蛮生长,所以学习成绩一直都不怎么理想,这是徐刚夫妇最大的一块心病。且不说将来怎样怎样,眼下在熟人面前不愿提及。
以前自己在外漂泊前途未卜,也没心思顾家。现在事业有成大局已定,小孩的前途就不得不考虑。尽管徐钢一直在电话里远程“教育”,但效果一点都不理想。徐铁现在初中就快毕业了,照这样下去考高中肯定是没得指望了。所以徐钢夫妇虽然挣了点钱,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幸福感仍旧很低。儿子徐铁却又一点都不争气,徐钢夫妇真是恨铁不成钢。
徐铁小时候可不是这样,那时候不仅长得逗人喜爱,还特别聪明伶俐。他比一般孩子开慧早,三岁开始识字,五岁就会背《三字经》和《唐诗三百首》里很多的古诗,100以内加减法一眨眼就心算出来,被人誉为“神童”。刚上小学的那几年,徐铁的成绩在班上也一直是名列前茅,稳稳当当处在前三。后来,他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把他扔给爷爷奶奶带才使得情况发生戏剧性转变。俗话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娘不在身边,小徐铁也像野草一样。爷爷奶奶又宠爱有加,疏于管理,智力也就渐渐退化了,跟从前简直判若云泥,与普通儿童已经没什么两样,完全是一个《伤仲永》的现代版。很多人都感到很惋惜,觉得如果在父母身边,好好培养一定会是个不错的栋梁之材。但世上的事往往不是按照“如果”进行演绎的,所以也只能空有遗憾了。
每年春节回家,徐铁总是跟在他妈妈身前身后不离左右,黏着他妈妈央求道:“妈妈,你和爸爸不要出门了,就在家里做点事情。”妈妈听儿子这么说,心如刀绞,对儿子说:“我们不出门打工,挣不了钱,养不活你和爷爷奶奶,也供不了你上学。”接着又补充道:“另外,我们也要多挣点钱,等你长大了为你买房子和车子,让你过好日子。”
小徐铁说:“我不需要房子,也不需要车子,我只要你们留在家里,只要你们在家带我就行。”
妈妈狠心地说:“不行啊,我们都在家里,吃饭的钱都没有,日子怎么过呢,谁来供你上学?”
知道留不住妈妈和爸爸两人,徐铁就向妈妈妥协,说:“要么你在家里陪我,让爸爸一个人出门去打工吧。”
妈妈含着泪说:“再等一年吧,再过一年我就回来带你。”
可是妈妈每次都这样说,已经过了好几个年头了,她们说话都不算数,正月里刚过完年,妈妈和爸爸就早早地去了南方。几乎是一个正月,小徐铁都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日夜都在思念他的妈妈和爸爸,时间久了才会慢慢淡忘。
开学了,看到很多的同学都是由妈妈或者爸爸带着,有骑着电瓶车,还有开着私家车去上学。小徐铁非常羡慕他的同学们,常常看着看着就发呆,就泪眼朦胧。上课时,小徐铁常常走神,单元测验成绩也很不理想。班主任知道后,反映给爷爷,爷爷向班主任说明原因,他也表示很无奈。爷爷电话里有时候也对他儿子徐刚说:“我也知道你们在外面不容易,但孩子最好要有一个人回来带,否则他的成绩可能跟不上。”徐刚听了总说商量,商量商量就没有下文。爷爷知道儿子有他们的难处,知道他们在外面打拼需要有帮手,单打独斗难成事,也就不一再勉强。
父母不在身边对小徐铁来说是心理上的一道坎,很难迈过去的坎,也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徐刚夫妇也意识到这样下午不是个办法,可能会影响到小孩的前途。但,现在正是他们发展事业的关键时期,一路打拼下来,总算有点头绪了,现在如果放下等于前功尽弃。想到这,只得咬着牙又苦苦支撑下去。这就是在外拼搏的人们统一的写照,外表看上去风风光光,似乎挣了点钱,成土豪了。但实际上家事,工作生活方面的很多事都非常苦逼,他们的笑可能是装出来的,他们的豪爽也许很无奈,他们有苦说不出,泪往心里流。一方面,他们需要到外面的世界闯荡打拼养家糊口或者发展事业。另一方面,他们的亲人需要被关爱,需要被照顾。事业与亲情,大多时候都是无法统一难于调和的矛盾。
他们也想到过将儿子转学到他们所在的城市去读,经过了解后发现根本不现实。首先,两地教学的差异导致新生很难在短时间跟上去。其次,转学手续非常麻烦,这个城市也不希望接纳外来学生,教育部门很难批下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高考必须到户口所在地,在外地没法参加高考。尽管徐钢还找了人,送了礼,花了不少钱,权衡再三,他们还是放弃了转学的念头。
据爷爷了解到,同班同学中,成绩排名在前十的,基本都有爸爸或者妈妈在家照看和陪读。班上小明的爸爸在家带他,所以他成绩一直在前五名。冬冬的妈妈在家陪读,照看他的衣食住行,所以冬冬成绩很稳定。兰兰是学霸,每次考试不会跌出年级前三,那是因为兰兰的姐姐是英语老师,一直对她进行特别辅导,兰兰的英语让全班羡煞。欣欣的爷爷是老教师,退休在家,也是专门带她,所以欣欣的成绩也基本在班上前三名。而那些父母亲都外出打工的学生,平均成绩都普遍偏低。
徐钢也不是不懂这个道理,有父母带的小孩和没有父母带的小孩就是不同,这跟家庭条件没什么关系。所以有时候,他也感觉愧对儿子徐铁,觉得儿子成绩差也不能全怪他。但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他又没法控制自己,一激动就把对责怪自己的念头忘得一干二净。
远程“教育”多了,边际效应就渐次降低,所以也越来越没有效果,越来越让儿子徐铁厌烦了。有一次,徐钢听到妻子也在电话里絮絮叨叨老生常谈,没想到儿子斗胆在电话里轻声对他妈妈倾诉:“你就知道整天教训我,骂我这不行那不行。而你和爸爸一年到头才回一两次家,回来了也很少陪我玩,更没有辅导过我作业。你只知道自己走亲访友,而爸爸只知道自己喝酒打牌。每次我考试成绩不好你没有给我找原因,不问我为什么考不好,而是在电话里骂。我成绩不好你们除了不停的骂还是骂,就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功课方面的事爷爷奶奶一概不懂,他们除了像喂猪一样喂我三餐饭,就什么都不知道。他们从来不让我做任何事,我玩游戏他们也不管,我乱花钱乱买定西他们也不管,我伸手他们就给。现在我除了玩游戏还是玩游戏,成绩也非常差。虽然听人说你们挣了不少钱,我们家的房子在村子里最漂亮豪华,我的零花钱在同学们中是最多的,但我的成绩也是最差的。我恨你们!你们只顾挣钱,只顾自己虚荣心……”儿子居然一口气讲了一大通理由,而且句句在理。徐钢在旁边沉默了,一时间百感交集,哑口无言。他真没什么好说的了,儿子的话一点没错,错的反而是自己。如果自己能给儿子多点关爱,多点亲情,能留在家里好好陪陪他,又何至如此呢!
儿子快初中毕业了,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也需要有父母的陪伴与鼓励。得知儿子考试成绩又不理想,他跟妻子在商量,他们两人来年一定要安排一个人在家里照顾孩子。
都不知道下过多少次决心最终都放弃,可是明年阴晴未定,现在说明年的事未免还有点早。其实明年已经很近了,一眨眼就会来到,但这个小小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呢?他们已经是身处江湖身不由己,自己根本不知道,也不敢多想。
--11-3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