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4

学校有三套管理系统,一是班级,二是处室,三是教研组。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土壤。教师是不是成长为一个名师,与教研组有很大的关系。

教研要基于问题,学校要高度注重提升教研的效度,将每一个课题都做成有效的真实研究,让每一个研究都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教研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其主要特征,是以实践为中心的问题解决研究,以教师为主体的自觉行动研究。

教研要基于课堂,教师成长在课堂,研究的的关键在课堂。

教研组不仅仅是人事组织结构形式,更是文化建设结构单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重视和强化教研组建设;开展高效教研,同样需要建设风气纯正、氛围浓厚的教研组。

校内教研团队开展的教学研究方式,主要有集体备课、观课磨课、课题研究

1.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不要流于形式,要制度化、规范化。

主备人要按照计划提前做好精心准备,集体研讨时思路要清晰,依据要合理,分析要透彻,听取意见时要有诚心和耐心;参备人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发现问题线索,积极发表意见建议,不搪塞、不敷衍。

在良好研究氛围中形成的教案,才会有适用性和借鉴性,团队成员才可以在交流中开阔思路、增长见识。

2. 观课磨课

同一个教研组内,相互观课、一起磨课,要成为自觉的意识和自觉的行动。

观课跟听课不一样,要求参与者要有对话意识、欣赏意识、交流意识、分享意识、援助意识,进入课堂后,要具备当事者(授课者)角色、参与者(学习者)角色、旁观者(观课者)角色。

观课后心平气和地进行对话交流,经过细致的研究、讨论,“重构”或“重建”出更好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流程上反复推敲,或者将课堂“复盘重演”,融汇集体智慧,打磨出更加圆润流畅的优质课。

3. 课题研究

教学、管理中的小问题,凭借个人的力量完全可以解决,如果碰到较大的难题,需要借助集体的智慧才能破解。

课题研究要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不能只是课题召集人的事。高效教研态势下的课题研究,一定要避免“虚无主义”的“只抓两头不顾中间”,不能只顾“立项”和“结题”,忽视中间最重要、最关键的“研究”环节。

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要沉下心来,对自己负责的项目,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这既是对课题负责,也是对团队负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尊敬的王光利校长,宋歆主任,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下午好。我是商丘市第五中学李渊文,宋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助理。王校长...
    商丘李渊文阅读 1,458评论 0 1
  • 乐平市第十一小学将“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目标,秉承“一生一世界,一步一天地。”的办学理念,着力打...
    杨晓玲乐平市第十一小学阅读 363评论 0 1
  • 麻吉星技术与语文复习课之缘 昨天我们学校教学处主任朱志勇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融合麻吉星技术的古诗鉴赏的复习课...
    弘金地湘兰阅读 137评论 0 0
  •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一定有不少可以计划的东西吧。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
    尚未秃头的老师阅读 321评论 0 0
  • 2021年4月21日 让课堂的“学”真正发生 ——由“整本书共读”课例引发的思考 看了新教育整本书共读优质课例《<...
    梧桐雨_阅读 1,18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