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夯实筑牢建强乡村振兴一线堡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环境综合整治,直接关系到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建设,也对乡村振兴发展、治理效能提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更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但距离实现“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求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目标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营造整洁,有序,文明,优美的乡村生活环境,完善落实乡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三难”问题,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日常工作、常态化管理才能避免反弹,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强化党的领导,建立完善乡村振兴村级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优势,选优配强干部,压实责任。深化乡村干部对人居环境卫生工作的认识,干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切实提高干部素质,增强思想意识,充分发挥带头干、帮着干、引着干作用,激发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细做实各项工作,以实干展现新气象助力推动乡村振兴。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行任务包干制。根据实际完善各项村级制度,制定村级保洁管理、实施办法、科学的考核方式及结果运用,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实行任务包干制,推行以“保洁+管护”模式促进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实现常态化。乡村全体党员干部切实围绕乡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总体目标,认真对照整治要求、细化整治任务、明确整治范围,严格整治标准、跟踪督查考核、走实步骤节点,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以党领导为引领,干部带头、村民群众自治、人人参与、村村争先的良好氛围,全力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着力打造“美丽宜居”人居环境。
深化乡村环境卫生,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在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落实“多宣传、善沟通、找方法”的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是坚持做实做细群众工作,扎根基层、深入村户家中,与村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充分调动村民群众人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二是着力培养村民群众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村民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充分组织发动村民群众,明确村民群众维护公共环境责任,提升“主人翁”意识,村民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村民群众自己负责,对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暴光监督,提高村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三是定期组织村民群众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推行村民群众自治,以群众监督群众,以群众发动群众,努力提高群众参与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环境面貌综合整治的氛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基聚力。
乡村环境卫生整治要扎实有效推进,务实治理政策逐渐完善,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高标准形成常态化,加强宣传氛围,做好常态化保洁不反弹,建设好生态宜居环境,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提升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