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劳知感恩”,其实劳动不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感恩,如果是这样的心态,只会让父母有所期待,认为孩子一定要感恩。那可能就要失望了。
劳动是一项必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一项实现自我价值的活动。
现在家庭结构的改变,让很多劳动机会减少,土地变城市,钢筋水泥结构,社会科技的进步,想体现自我价值体现人际关系之间的价值,只有在家庭劳作中实现。
什么时候开始劳作?这是网上留下来的家务劳作对照表
那是否是从2岁时就才开始呢?
其实不然,可能从孩子可以乱动手探索时就可以开始培养启发了。在我们幸福育儿团队呢,可能在孩子1岁多就可以开始了。在1岁前就开始有培养动手能力的萌芽期了。
我们会对照这个表核对我们在培养过程中是否有达到相应的年龄的劳动。比如学习刷碗,可能在5岁左右就开始引导了,5岁才开始,有的妈妈这个意识早,3岁甚至2岁就可以。团队里的孩子有的一岁八个月就学会了煮饭,有的2岁多就开始学习洗碗,有的3岁就开始叠衣服、晾衣服。
所以要培养上面的这些劳动技能,在妈妈有意识的情况下,在孩子有探索欲望时就可以顺势而为,告诉正确的干活方法、流程,在快乐的氛围下玩中学,学中玩。
当孩子对某个时期对某个项目感兴趣时就让她来做,既锻炼了感统又体验了一项技能,还有了陪伴。
我家小宝2岁10个月时才进入团队,那时家里有很多大蒜,就让孩子一起剥大蒜。
洗碗的时候,就给她带着围裙洗碗,我们包饺子时,大宝开始包饺子,小宝放肉,大家一起分工,还有每次做饭 她就要来打鸡蛋。
到5岁时就开始教她煮饭,一筒米,半碗水。吃饭时,就和爸爸说,这是你闺女煮的,软硬还可以吧?
爸爸及时配合鼓励,孩子很开心。
她在获得了认可,下次她自然就会再来尝试,一两次后她也可以不用碗量水,自己能掌握好水的量。以后每次煮饭,就由小宝来掌控,爸爸有时也请教小宝如何煮饭,吃饭时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有时也会硬一点软一点,大人也不是每次都煮得刚刚好。 在孩子掌握一门技能的过程中要允许犯错。
对照上面的表格我们每年会去核对,看看不同年龄段,孩子在做家务方面还有哪些没有做到的,趁着暑假就是好好练习锻炼的时候。每年假期就是培养孩子生活技能的时候,洗衣服、拖地、收拾房间、做饭、炒菜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动手的机会。
团队妈妈们的做法
嘟嘟妈在嘟嘟刚出生就进入了团队,在每天的早课中,嘟嘟妈收获很多,所以她分享了她培养孩子做家务的方法。(嘟嘟妈口述)
1. 意识上:给到孩子参与权。生活中的琐事,只要孩子想要去尝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都很乐意让孩子亲身去体验,直接去感受,来获得经验。
2.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抓住孩子敏感期,事倍功半。
嘟嘟是我的第一个孩子,我非常疼爱她,自己每天都会学习育儿知识,按月龄养育孩子的方法,有意识去帮助孩子度过各阶段的敏感期。
1岁半的她,就能说5到7个字的句子。手部精细动作发展的也很好,就拿教孩子煮饭这件事来说。从洗电饭煲到煮饭的整个过程,我都是以自编儿歌的方式,握着她的手有节奏愉快地进行。
“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洗好咱们去装大米......”
“拉出小米箱,打开米箱盖,一杯......两杯......满满地装好,倒进游泳池,盖好小米箱盖,把它(米箱)推进去”,
“放水我要游泳咯,我搓我搓(双手抓米合十),我搓一搓,搓搓小身子,身体变白白”......
当教孩子方法后,慢慢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逐渐让孩子独立完成。
3.及时的鼓励孩子,肯定孩子背后的付出。
在她用儿歌将做事的方法流程化后,在轻松快乐的节奏中,孩子更容易喜欢这项活动,更容易记住这个方法,亲子关系更融洽。做到了“为,而无不为”这一个道。
当孩子get到煮饭做菜这项技能后,我们就不担心孩子的生存问题了,在孩子10岁以后,不用在父母有事需要出差时还得请人来给孩子煮饭了。今年我们就体验了一次大宝一个人在家的生活。这些技能的培养都是为了孩子独立生活而作准备的。
做家务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在了解孩子自身的能力发展状态后,有针对性因势利导,再加“做了就好”的心态,鼓励肯定,让孩子在体验中逐渐完善自我。
做家务不是为了做家务,而是通过做家务这项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喜欢干活的意识、和谐的亲子关系、孩子的自我价值和成就感。在前面文章中有“如何培养孩子内在力量”,做家务就是一项很好的培养方式。
当放下期待,就不会有做得好与做得不好的评判,就以孩子自我价值为培养方向,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有感恩之心,也自然会坚持下来。
暑假到了,赶紧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