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告诉我,今年可能要完婚,在自己的小县城里奔波一生,另一半是家里介绍的。从她的语气中,我感受到了无奈、不甘以及心的不安。她问:“长路漫漫,我会幸福吗?”我说:“一定会幸福的,你要相信生活的美好。”这个回答有点敷衍塞责,我想朋友听后也会有些失望。
但是,除了鼓励,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我不是预言家,没法预言朋友的未来,更何况我缺少太多的感性资料和人生阅历。因此我想,朋友只是在倾诉自己暂时的苦闷以及对人生的迷茫,甚至是告诉我她对婚姻的措手不及。
我们经常祝别人幸福,但真正问自己到底幸不幸福时,都难以做出斩钉截铁的回答,所以才有了别人问幸福吗,回答“我姓福”的调侃。字典释义,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中国幸福学认为,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由此可见,幸福具有主观性,每个人的感受会不一样。每个人也只能知道自己幸福与否,无法熟知别人。所以,一切把自己的幸福方式强加给别人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在哲学上,很多人对幸福作出了阐释,比如休谟说:“人类的幸福是由三种成分组成的,这就是——有所作为,得到快乐、休息懒散。”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取决于有德的活动,幸福的最本质的要素是悠闲,人们只有运用理性才能获得最高的幸福。尼采曾说人要保持轻度的贫困才是最幸福的状态,当然这种贫困包括物质和精神。而中国的儒家讲究积极进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行中庸之道,这才是幸福的人生;庄子则认为顺乎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天指自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其自然……
我无意探讨各位哲人谁的观点更好,在我看来,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对自我的认知。如果说某人的幸福观是真理,那么生活就变得千篇一律,价值观也就变得不再多样化,因为大家都在追求幸福,如果幸福变得唯一,大家岂不按照同样的程序出发,生活岂不过于单调?而事实是,当我在思考幸福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幸福了。
再次回到朋友的话题,她到了结婚的年龄,即使自己不急,家人也会不断催促,在种种因素的考虑下,以一种近似相亲的方式开始一段未知的生活。从她的语气中我没看出结婚的兴奋和对这段生活的向往,而有的只是怀疑。有人说,幸:土,代表房子,钱。福:一家人,要有吃的田,有衣服穿。幸福就是一家人吃穿不愁,有房子住,有钱花。对于要结婚的朋友,她所考虑的显然不是这些,而是家庭能否和睦,夫妻能否相敬如宾,自己能否长期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心安理得。所有的不确定,构成了对幸福的质问。
而在很多人看来,拥有自己的房子,拥有自己的爱人和家庭本来已经是种幸福,为什么还在怀疑?因为人们获得的幸福不会持续太久,是自己渴求得到满足后的快乐情绪,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幸福就开始递减,需要新的渴求点,然后努力去满足。当你没有房子的时候,你省吃俭用买房,置身自己的房中,觉得幸福在敲门。但过不了多久,发现自己没有车,觉得不够幸福,于是就努力买车……
置身欲望都市,幸福似乎离大家越来越远,每个人都在痛诉自己的不幸福感,比如工作难找,薪水微薄,朋友太少,疾病太多。当痛诉得久了,就忘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变得麻木。
杨绛在96岁高龄写下了《走在人生边上》这本书,她在书中讲“人生实苦”,对于一个阅历丰富的老人,这应该算是大彻大悟。她说:“多少人只是又操心、又苦恼的度过了一生。贫贱的人,为了衣食住行,成家立业,生育儿女,得操心。富贵的,要运用他们的财富权势,更得操心。哪个看似享福的人真的享了福了呢?为什么总说‘身在福中不知福’呢?旁人看来在享福,他本人只在烦恼啊!为什么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呢?因为逼近了看,人生处处都是苦恼啊!为什么总说‘需知世上苦人多啊’?最阘茸无能之辈,也得为生活操心;最当权得势的人,当然更得操心。”
她还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既然人生这么苦,是否意味着幸福离我们非常遥远?在我看来,杨绛讲的是苦,但内心已是世事洞明后的平淡和快乐,所要传达的是要大家珍惜幸福的来之不易,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但是因为不合理的欲望,不少人忘记了自己的幸福,而是处心积虑要过得比别人幸福,这种相比会伴随一生。有人说,幸福是种比较级,有人垫底才能感觉的到。这种说法尽管有幸灾乐祸之嫌,好在告诉人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幸福,不需妄自菲薄,中产阶级虽然比不上富豪,但比穷人优越,可以说是此种观点的具体推论。只是,这种说法依然囿于同别人的比较,而没有对自我幸福的独立判断。
周国平说:“着眼于过程,人生才有幸福或痛苦可言。以死为背景,一切苦乐祸福的区别都无谓了。因此,当我们身在福中时,尽量不去想死的背景,以免败坏眼前的幸福。”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