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HR社群中,一条**上市公司培训主管空缺的招聘信息,心头一股热流,要不要冲动一把,投上简历,说走就走呢?
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想辞职了。尤其是当工作心力交瘁时,意愿尤为强烈。比如说前两天,一篇外宾来公司参观交流的报道,被要求修改无数遍,最后终于发出去了。却因为一字之差,要求删掉、重发,我的内心真真不是滋味,但没有愤怒,而是一片荒凉。坦白说,这着实暴露了自己在新闻时事报道方面的写作能力有待坚强;但不可否认,一个以终端消费为导向的传统制造行业的公司动态报道,经常被要求当做主流媒体那般“快、准、狠”,确实有点严苛,甚至放错了工作的重心。这也是自己没有办法接受一个重要原因。
我甚至经常把“为了跳槽到更好的平台”作为自己努力学习的目标,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一个积极正向的动力,但是它常常支撑我努力工作。我内心琢磨着,自己要好好搬砖,做到以后接任自己岗位的人,没有办法超越自己。
你可能会问,那你为下一份工作具体什么努力呢?我经常通过搜罗招聘网站或看到的相关招聘信息,定位出自己目标晋升岗位的任职要求,比对自己的现状,找到自己与目标岗位的差距,并且想办法去缩减这个差距。
可是,当我忽然对自己说:你觉得你可以离开了吗?自己莫名又恐慌了,我的PPT课程还没有学完、我的培训师101问还没有学完,我的专业书籍主题阅读还没有开展完、我的Excel技能还是一团浆糊……当真正要拿枪对外去战斗时,才发现自己的子弹都没有装好。那是要养精蓄锐,等待时机成熟,直接快速突击?还是要脚踩西瓜皮,边走边提升自己的装备,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呢?我想前者肯定更为保险。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年龄、婚姻、家庭、身体等多方面的顾虑。前一段时间,罗振宇在罗胖60s中提到,要给决策加一道辅助线,就是做一件事,如果不能一眼看到终局,那就试着看看延长下去的趋势也行。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你要不要留在一家公司工作,不能只看现在收益大不大,还要在延长线上看,我在这里干下去,人生是走上坡路还是下坡路。如果是走下坡路,那不如现在就走。反观自己的工作,按照目前的态势是在走下坡路。但现在不好走,给自己定下一个期限,立个Flag——四个月的自我成长和自我调整时间,好好加油!遇见更好的自己!